哆妈坚定地认为:学习是哆哆自己的事,在学习之始,她只要陪伴哆哆养成好习惯,在哆哆三年级之后,她应该陪都不需要陪了,只要做好拿着钱包的经济支柱就行了。
时间过得飞快,10月底的一天,哆哆放学。孩子没有和往常一样一蹦一跳的冲向哆妈,而是低着头慢慢朝哆妈走来。哆妈迎上去,接过哆哆的书包,哆哆依旧低着头跟着妈妈慢慢走,憋了一会儿,哆哆说话了:“妈妈,我今天考试了。我拼音啥的答的都挺好的,但是有道认字的题答错了,语文老师说让您放学给她打个电话。” 哆妈心里一惊:这是叫家长了吗?心里惊总归是心里惊,哆妈口气还是尽量让自己和平时一样:“哦,是吗,好的,妈妈一会儿给老师打个电话。” “估计是因为认字的那道题,我那道题都做错了,因为我不认识。”哆哆接着说。“哦,这样啊,等回家妈妈看看。没事,正好妈妈和老师聊一聊。” 话虽然说的轻松,哆哆应该也感受到哆妈的严肃了,一路上俩人的步伐比平时快了很多,少了以往回家路上轻松的聊天和欢笑。
实际上,哆妈是严肃的,也是有点生气的。她和哆爸都不是北京人,从家乡的人口大省考学、工作到北京,到在这座首都城市成家立业、站稳脚跟,哆妈一直是骄傲的,她经常和哆哆聊天时聊过她的学生时代,努力、刻苦,学习委员,成绩名列前茅,父母从不操心。而哆爸,更是优秀,不然当年肤白貌美、学历高、工作好的骄傲的哆妈也不会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哆爸。对于哆哆的学习,哆妈的心理预期是:学霸的孩子怎么会不是学霸呢!那么,学霸的家长应该像上次那样被老师邀请,又怎么能被叫呢。可这次,的确不是邀请。哆哆的语文老师让她放学打电话,说明哆哆的语文不仅不是名列前茅,估计连跟都跟不上,所以老师要找叫她,找她聊。可是,这也不对啊!哆哆从八个月起,哆妈就每晚抱着她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讲故事,幼儿园时候每晚读书时间有时要一个小时,周末几个几个小时的讲更是很平常,虽说没怎么教过哆哆认字,那是因为哆哆一直对认字不敏感,所以哆妈也没有勉强,毕竟每个孩子发育进程不一样,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可是,这样的哆哆,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学期的两个月,还是让老师跟妈妈谈话了。
俩人回到家,哆妈看了哆哆的语文卷子,的确,一道大题选择合适的拼音和汉字,哆哆全部打错了。因为这个被邀请谈话是一定的了,哆妈想。哆哆很紧张的问妈妈:“妈妈,您会跟老师说什么?”哆妈故作轻松,笑笑跟哆哆说,“没事儿,宝贝儿,妈妈就和老师聊一聊。字不认识没关系,咱们慢慢认呗。你去写作业吧,妈妈给老师打电话。”哆哆乖巧地回房间写作业了。哆哆是个乖孩子,从小读的书多,哆妈一直认为哆哆是个懂得并会表达情感的孩子,那么多好故事,滋润着哆哆的成长啊。
哆哆回了房间。哆妈深吸了一口气,想着:该来的总会来的,拨通了哆哆语文老师的微信电话。电话被挂断了,很快老师发来信息,她在开会,开完会找哆妈。哆妈起身,又深吸了一口气。哆哆听到声音走出了房门:“妈妈,老师说什么了?”“老师开会呢,一会儿会给妈妈打过来。你踏实写作业吧。”“哦!”哆哆又回屋了。哆妈看的出来,哆哆很紧张,实际上,哆妈也很紧张,而且焦虑。
哆妈回了卧室,漫无目的地来回走。透过卧室的镜子,哆妈看到了自己紧张、焦虑、急躁的脸庞。她拿起了手机,给还没下班的哆爸发了信息,说被叫家长了之类。哆爸发了一个大大的惊讶表情,那个表情哆妈从来没见过哆爸发给她过,隔着手机屏幕,哆妈依稀能看到一贯情绪控制很好的哆爸的那种惊讶。哆爸毕竟是个理智的男人,他很快收住了惊讶,发来信息安慰哆妈说:跟老师聊聊也好。是啊,跟老师聊聊吧。哆妈走出了房间。
哆哆作业写完的时候,语文老师的语音发来了:“哆哆妈妈,哆哆这次考试拼音挺好的,就是汉字有些不认识,有空在家补习一下吧!” 语文老师说得风轻云淡,完全没有哆妈印象里老师的严肃和严厉。哆妈很快给老师回了过去,大意是,哆哆不太认字这事怪她,她没怎么教孩子认字,哆哆从小亲子阅读读书很多,她一直没觉得孩子到识字的敏感期才一直没教。语文老师回复说,了解了,不用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孩子能认识课本的字就行了,并说明了书上哪些字需要认识。感谢了老师,哆妈那颗心落了一点儿。
哆妈走出房间的时候,哆哆已经在客厅里了。看到妈妈走出来,依旧很紧张的问:“妈妈,老师说什么了?” “老师没说什么,就是你之前说的认字的事。不怕,你把课本拿来,妈妈看看你认字的情况。”哆哆听的出来,妈妈的语气有些严厉了。
哆哆拿来书,哆妈按照老师之前说的哪些字需要认识,一个一个指着让哆哆认。认了一圈下来,哆哆80%以上都不认识。哆妈深吸了一口气,心里默默地想:一定忍住,一定忍住,不能对孩子发火。的确,没有跟孩子发火的理由啊!认了一圈下来,哆哆也很泄气。看着哆哆耷拉着脑袋,没有了往常的自信和活力,哆妈心疼地说:“宝贝儿,咱不着急,不就是几个字嘛,妈妈跟着你一块学,没听说哪个大哥哥大姐姐不认识字,慢慢咱们都会的!” 哆哆抬起头,看看妈妈,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