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基于两类课程教研工作的学习体会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  姚军

培养“人”,品质,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素养从实践中养成 ,实践以活动为载体,活动需要真事真做(真知),做事往往会跨学科。

跨学科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了新的学科。

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课程标准中呈现的三种形式。教学提示中呈现(例如:艺术,科学)课程内容中单列。

研究型课程的一些经验。动用图书馆的钱,把全国各地的教材都买回来,提炼出合适的跨学科内容,作为自己的校本教材。

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主题,在不同年段是不是有不同纬度的要求和进阶式发展。

跨学科比赛,整体去看,一节课的前一节课和后一节课,活动背后的整体设计,有没有纵向衔接,横向对比。话语体系,文本课程,搭建框架,梳理目标序列,目标落到义务教育课程纲要和课程目标上,四大目标,四个纬度。

四大规则意识,计划先行,低年段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去实施。高年段学生独立做计划,修改计划。

建议

1.学校:做好规划,定好规矩(教师+学生)建好队伍(教研),用好资源。

做中学,让学生做的,老师一定要先做一遍,老师去做小白鼠。

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些课,不是我们带着孩子玩,而是孩子陪着我们玩,这样的课是失败的。

2.教师(真事,真做,真知)老师引导发展学生兴趣,四个纬度:兴趣,好玩的,想挑战的,想一直玩(研究)下去的。

活动:讲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说一遍

个性:工坊式,工场间,不同学程,混龄

课堂:严底线,低结构,宽时间,高思维。

我是小皮匠(真实情境的任务)

做角花书签,学生动手做,做中改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