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经医学·第34弹】你说的"鲜"是什么鲜?"甜"是什么甜?


“不正经”医学~34

你说的"鲜"是什么鲜?

           "甜"又是什么甜?


今天刷知乎看到一个火锅店小广告文案:

??????

不好意思,你最爱的大概不是火锅,是前男友

说是火锅广告都侮辱了火锅


同样是火锅,别人的文案可优秀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

外面的东西总是格外的鲜

我爸妈总是告诉我

是因为调味品不要钱的放,特别是味精鸡精

问题来了:

调味品里面什么东西可以提鲜?

鲜又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吃上去感觉这么....鲜?


首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鲜?

“鲜”古字形从鱼从羊,羊肉和鱼肉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物,本义为新鲜味美。

如果要描述的话可能是咸味中带点甜


1907年,日本化学家Kikunae Ikeda吃一碗放了很多海带的海带汤时,觉得很好吃

他称这种味道为“鲜味”,最终分离出谷氨酸盐作为其来源


1909年,池田提取了产生纯鲜味的晶体

他称这些晶体为味之素或日语中的“风味起源”

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的味精



但是几十年来,鲜味的存在及其机制一直都很有争议


在2003年,研究人员剔除了小鼠中的谷氨酸受体复合物(称为T1R1 + 3)

发现小鼠对味精的反应消失


而且人类的舌头也有T1R1 + 3

Mariam Raliou等人发现大约2%的人尝不出鲜味 

这些个体在T1R1 + 3受体中具有多态性,从而减弱了它们对谷氨酸的反应

因此证实T1R1 + 3也代表了人类的鲜味受体。

酱油配肉,天下我有


还有一些分子也参与了这个提鲜的通路,通过T1R1 + 3发出信号,包括肌苷一磷酸(IMP,嘌呤核苷酸)。


一些鲜味丰富的食物含有谷氨酸盐(例如西红柿,奶酪,酱油),而其他食物则含有IMP(例如鱼,牛肉)


当谷氨酸和IMP结合使用时,通过T1R1 + 3受体的信号强度会协同增加30倍喔~

(可能是由于构象受体改变)


这种协同的信号解释了为什么用不同的鲜味源烹饪,例如用酱油和香菇(谷氨酸)与鸡肉或牛肉(IMP)一起烹饪,可以触发鲜掉舌头的炸弹

(所以黄焖鸡就是鸡肉+香菇+酱油+青椒,才这么好吃的么!!!!)



欲罢不能的鲜味

为什么加了鲜味的东西能让人吃了还想吃

吃到肚子圆滚滚了还放不下筷子呢?

因为....

和其他几种味道相比,鲜味是最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的

(将谷氨酸和IMP结合时具有相似的协同作用)


这里突然想到,

我们通常建议患有痛风的患者服用低嘌呤饮食

富含嘌呤的食物充满鲜味

所以....这简直人间酷刑啊!!!



鲜味,人类进步的阶梯

鲜味会暗示我们的大脑,食物含有蛋白质

当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做饭/发酵时

这种烹饪方式相比比吃生肉,可以获得更多的饮食中的微量/宏营养素和益生菌。

烹饪/发酵过程中的水解会分解蛋白质和核苷酸,释放出谷氨酸盐,IMP和鲜味

可能以此可以促进早先的人类选择吃熟食


补充一点小知识:

谷氨酸是母乳中最常见的氨基酸

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知道鲜,是什么味道了




最后用一个老梗结束啦~

你说的甜是什么甜?你说的鲜又是什么鲜?

甜过初恋、热恋还是婚外恋?

鲜过海鲜、河鲜还是味极鲜?



End

参考: 

Cell. 2003;115(3):255-266

Otolaryngol Pol. 2016;70(4):10-15.

Chem Senses. 2011;36(6):527-537.

Biomed Res Int. 2018;2018:3847075

云间三十六时辰

喜欢

就点我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