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这是读的第几本关于亲子方面的书籍了。本人比较健忘。(呵呵)前段时间,跟刘金泽妈妈聊起来的时候,还说过这个事情。为什么读完一本书以后感觉好像没读过一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发生了变化。
先说说这一本《哺喂孩子的心灵》,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几组关联的词组:认同,自信。安全感,幸福保障!重视,爱的聚焦。接纳,无条件。
理论上的东西无需赘述,书上讲的非常详细,也非常的唯美。每每读来,总是有一种沁入心脾的感觉。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儿子需要什么?关爱?理解?信任?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深思熟虑。我认为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玩儿”。我的观点并非哗众取宠。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这个想法的一个转变过程。它源于我身边的一个同事的亲身经历。我的对门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中医的小儿穴位贴伏,方面有非常好的临床经验。也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的,女士。由于家庭的原因呢,她老公在北京工作。她独自承担起自己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工作。今年他儿子应该上一年级,结果在上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学校劝退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有明显的多动症的表现。上课的时候,围着学校到处溜达,挡也挡不住。在万般无奈之下,学校采取了劝退的方案。在咨询了相关的专家之后。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__感统失调。(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如果我们通俗的理解呢,就是小时候(六岁之前)孩子没有“玩够”。(玩也要玩得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的玩,她的孩子在注意力等各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改善。
具体到我儿子,就有很多明显的一些这方面的表现。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出现,经常出现鞋子反穿的情况。在上小学以后呢,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即便跟他,说了很多次,都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变。经常在沙发垫子上乱蹦乱跳,还感觉非常的高兴。写字的时候经常断铅笔,写的字呢,一开始也是经常,大小不一致。跟他讲话经常心不在焉。走路的时候经常磕磕碰碰。写作业或者是做试卷的时候,经常出现看错题,或者是理解错误。至于导致这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跟剖腹产,还有小时候没有爬行过,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和过度保护,缺乏系统的活动有关。(感统失调,七岁到十岁是一个弥补期)于是呢,最近的几个月,我经常带孩子,各种形式的“玩”儿……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无条件的关爱,要尊重孩子。每一位家长都不缺乏对于孩子的热情和关注。但往往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孩子的生理特点。尊重孩子玩儿的天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通过很多方式去学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儿。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运动中,在旅行途中尽情得玩儿,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呢?
那作为为数不多坚持阅读的男家长,包括职业的因素的影响。我看待问题的观点可能跟很多家长,包括老师,会有所不同。甚至是观点相悖。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当中,才是我们读书的根本目的。我想呢,这本身也是在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