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人问我:婆婆得了癌症,老公要为婆婆治病倾家荡产。家中还有一个女儿,该怎么办?
中国的亲子关系有点畸形,注重过往,而不顾以后发展。从生物学角度讲,生物存在首先要保存自身、然后寻求发展、进化。
而自己的进化发展,就会涉及到生命的延续。我们为了保存自身而延续“血脉”,就像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一样,保存他们的存活率,教会他们觅食、抵御危险来发展幼小个体。但我们深受传统文化影响,且社会长期以农业为主,生养孩子甚至是生男孩,就成为了家庭劳动力产出。“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把子女作为医疗养老和长期饭票。这种观念不得不说是一种退化。
我曾静看过一部纪录片《人生果实》,记录了一对日本老夫妻,大概就是把这一生形象的看作一棵树,树木成长,结出果实,而老了腐朽的叶子掉落下来,虽然没有生命,但厚厚的埋在土里,滋养着树以便来年硕果累累。
这样的生物进化规律并不是反人性的,取代生养子女“回报”,我们之间联结的感情,叫做爱,这种爱即便肉体消亡,依然留存在其他活着的人的脑海里。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以这个为案例,每个人立场不同,丈夫既要顾及自己的生生父母,又要顾忌自己家庭,本身他心情是很艰难的。在这点上,我非常理解作为丈夫和儿子的角色。但是很多病不是因为没钱治病才离开这个世界。比如著名主持人李咏。要看具体什么病,有没有救治的必要。
常言说:吃多少饭,要看自己多大肚。大额经济支出考虑到自己家庭经济状况,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一旦超越能力范围,也是害人害己。不能为了过去,不顾及将来,不能为了自己父母又反过来损害女儿和妻子的正当利益。
明天还要继续,还需要钱来买面包和牛奶······
人长大,接受新生命的到来,也得接受生命的离去,总有花开花落时,我们的使命不过就像一个中间的过渡人,承担着生活的压力,头上举着父母,手中更要把新的生命和希望传递到一个更加开阔和光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