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名医缓与“病入膏肓”的故事

《春秋左传》记载了两个秦国名医的故事,一位名叫医和、一位叫医缓,都是为晋侯治病。医和在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为晋平公诊治,晋平公因为“近女室”过度,生“内热惑蠱之疾”,不可救治;而医缓是在公元前581年(鲁成公十年)为晋景公诊治。晋景公的病情经历却更加奇特。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梦见一个大恶鬼,长长的头发披散着一直垂到地上,捶胸顿足、蹦蹦跳跳,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不义。我请求为子孙报仇,已经得到天帝的允许了!”恶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晋景公非常害怕,往屋里跑,躲进内室,恶鬼又毁掉内室的门。晋景公醒来,召见桑田[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的巫师问吉凶。巫师说:“您梦到了什么?我猜测是不是这样的”,巫师就叙述了一遍,他所描述的情况跟晋景公的梦境一样。晋景公问:“是这样的,那这预示着什么呢?”巫师说:“国君呐,您将吃不到新麦了。”

没过多久,晋景公果然病了,且病情很快加重,晋国的国医束手无策,不得已,他派人向秦国请求良医。秦桓公派秦国的医学专家医缓来到晋国,给景公诊治。医缓还没有到达晋国,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的上面,膏[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的下面,他能把我们怎么样?”

不几日,医缓赶到了晋国。他为晋景公仔细把脉,全身检查,然后无可赖和地说:“国君的病已经不能治了。它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肓是胸腹之间的横膈膜,膏是心脏下方有脂肪处;艾灸法不能用,针刺够不着那个地方,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这个病已经无法治了。”

晋景公说:“您吶,还真是高明的医生。”于是给他馈赠了丰厚的礼品而让他回国去了。

医生走了以后,晋景公也没有觉得身体有大的不便,起居食欲尚可。

六月初六日,晋景公想吃新麦饭,他让主管田藉的官员献来新麦,让厨师烹煮。中午,新麦米饭做好后,命人召来桑田的巫师,让他看煮好的新麦,说:“你说我吃不上新麦,你看,我这都煮好了!”然后杀了他。晋景公将要进食,突然肚子发胀,便上厕所,结果跌进厕坑里死了。

恰巧,有个宦官在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登天。人们发现晋景公在厕所半天还没有出来,这个宦官跑到厕所去查看,他发现景公跌倒在侧坑里。他把晋景公从厕所里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从此,成语“病入膏肓”就表示疾病无法医治、无可救药了。而那个可怜的巫师,精确预见了景公的病情,可惜,无辜被滥杀。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桑田,在今河南灵宝,桑田本属虢国城邑,晋灭虢后并入晋国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肓是胸腹之间的横膈膜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膏是心脏下方有脂肪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