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变迁,时代发展,思想进步,人们对智者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不过古往今来,倒有一点不变的共识:智者到底是不会在常识上出错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哲理故事。一位年轻人询问一位智者是什么让他成为智者的。智者回答说是看见的能力。年轻人不解,追问智者。智者平静地回答他:“从毛毛虫里看见蝴蝶,从蛋中看见雄鹰。”
的确,毛毛虫破茧而出化蝶于百花中,雄鹰破壳而出翱翔于苍天外,这都是寻常的自然规律,是我们早在孩童时期便已得知的常识。但我们终究不是智者,哪怕这个常识我们实所共知的,我们仍然会在这个常识上犯错。
我们有人错在只看见了蝴蝶没看见毛毛虫,但更多的人错在只看见了蛋却没看见蛰伏在蛋中的雄鹰。茫茫历史长河里,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敦煌黄沙中的王道士便是其中一位。他挥挥手便将美轮美奂的敦煌壁画湮灭于白漆之下,点点头就将莫高窟的吉光片羽化为了几枚银元。他看见了莫高窟文物可以给他带来的生活上的舒适,就像他看见了蝴蝶的茧,看见了雄鹰的蛋;可是他没看见“茧中”文物和“壳内”壁画的文化价值,更是没看见百年后学者们只能从外国购买文物胶卷的屈辱和面对残破壁画的泪水,就像他没看见破茧的蝴蝶,破壳的雄鹰。不过,在那个时代下,王道士绝不是唯一一个在这个简单的常识上犯错的人,他不过是那个愚昧无知的时代舞台上的一个小丑。
其实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只是一个简单的常识性的错误便给了整个民族文化无法愈合的一道创伤。所以越是在人们普遍麻木的年代,能给不在常识上犯错的智者就显得越是珍贵。他们能从过去和现在看见未来,看见蛰伏于层层包裹下的希望,所以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为了智者。史书上记载的不计其数的未雨绸缪的臣子们不都是这样的吗。他们劝诫君王避免战争,珍视和平,爱惜民力,轻徭薄赋等等,最终结果小者带动了“国家GDP”,缓和了人地关系,大者甚至成就了大国崛起拯救了芸芸众生。他们无不都是拥有看见的能力,从现在看见未来的能力。
无论在哪个时代,智者永远只是人群中的小部分。虽然随着时代不断沉淀,但在简单的常识上犯错的人总还是有的。哪怕我们现在思想已经较之那个愚昧盲目的时代已经跨上了几个台阶,看不见蝴蝶和雄鹰的人大有人在。“我要是早点想到”“要是早知道就好了”这些我们日常对话中随处可闻的话中便不难寻出我们在常识上犯的错误的后果。
确实,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智者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我愿每个人都能重视常识不在常识上出错;愿每个人都有看见的能力,从毛毛虫看见蝴蝶的能力,从蛋中看见雄鹰的能力,从过去看见未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