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让通讯变得很方便。电话、微信、QQ、邮件……让人们即使不能天天在一起,也可以随时联系到想联系的人。但科技的发达好像没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反而有些渐行渐远。手机似乎成为了每个人最为亲密的朋友。
手机的多功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时而积极向上,时而身心疲惫。当我们想和人互诉衷肠时,却时常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技能“沟通”。
上大学时,去了一家咖啡厅做兼职,一直做到快要毕业,店长和我谈判,想让我毕业后留下来做全职。说实话,当时的我还并没有想好毕业以后的出路。便想着如果能先留下来做全职也可以,等找到好的工作后再辞职。但全职的待遇和兼职是不一样的,兼职按小时计算,综合起来可能一个月比全职工资要稍微高一点,如果转做全职,按刚进店的工资标准,我是有些吃亏的。心里当然是不愿意的。反复想了很久,最后抱着忐忑的心情和店长好好的谈了一次,提出了我转正的薪资要求,没想到店长一口就答应了,并且还看在我兼职做得不错的份上每个月多给我加了一百。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沟通”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很难达成意见的一致。说高尚一点是沟通,说通俗一点就是聊天。试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互相聊天?聚会时、饭桌上、走亲访友时…… 什么时候聊天成了需要固定的场合才能实现?打开微信通讯录,里面躺着成百的好友,又有哪一个是能在你想聊天时就可以出来和你谈人生说理想的呢?从什么时候起想找个人聊聊天都变得这么难了?
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有两个经常和我聊天的朋友。一个是我的闺密,一个是以前的要好的同事。前者和我的关系比较亲密,我们无话不谈,经常约出来吃饭聊天。后者因为家庭距离等诸多因素我们不经常见面,但却时常会用微信聊天。和两个朋友聊天的内容也不一样,前者多于生活琐事,后者多是文学、梦想。当我有想说的话时,我会第一时间找她们出来陪我聊天,她们也总是乐意奉陪。就这一点来说,我想我是幸运的。至少有两个可以说话的人。
有些人不喜欢倾诉,也许是因为找不到理解自己的人,又或者是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于是把自己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内心难免孤独。就像我们想做一件事情一样,如果有人一起同行,可能兴趣就更大一些。如果是要一个人完成,可能动力就会少很多。因此有些人即使很想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人陪同,可能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我曾经在简书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作者在国外留学时请人来家里做客的故事。作者在国外读书时被一些外国友人请去家里做客,她原本以为好友会拿出当地的特色和众多美食来招待她。可没想到有的只是几片普通的吐司面包和一杯咖啡。一下午的时间基本都在聊天。到了该吃晚饭的时间也没有丰盛的晚餐。后来作者也请了一些国外好友来自己家里做客,想着用中国的火锅来大势招待一下国际友人,展示一下中国人请客的大气。却没想到众人吃完后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饭后仍然继续聊天。作者后来才知道国外的人其实是很注重沟通的,他们所谓的请朋友去家里做客,就是坐在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饿了就随便弄点简餐填饱肚子即可。他们的重点不是吃,而是沟通。
在中国饭桌文化是非常丰富的,中国人请客非常注重吃,要挑个好的饭店,下个好点的馆子,边吃边聊。甚至有很多合同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聊天。聊天似乎成了一件浪费时间的事。
有人说找另一半就要找个能谈得来的人,如果连共同语言都没有,何以谈未来。其实当你和恋人逐渐亲密起来时,或许对方也成为了你无话不谈的一位友人。但爱情要开花结果并不容易,有时候失恋也是失去了一位挚友,失去了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有时候我们想聊天,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我们隐藏自己的情感,让其在心中尘封,甚至溃烂。因此我们越发孤独。试问你有多久没有好好聊过天了?愿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谈天说地,互诉衷肠。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且聊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