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儿子开始能坐到餐桌前,像个“ 人” 一样的看大家吃饭。记得哪里看过,小宝宝学吃饭的第一步就是“ 看”, 让TA看到别人香喷喷的咀嚼,然后流出一串串口水,吃的欲望就产生了。 那么,辅食开始添加,也会让他自己做些“ 力所能及” 的事。比如自己拿着一个黄瓜片,一块饼干,自己拿着奶瓶喝果汁,用杯子和勺子的机会也慢慢多了起来。
当然,对于妈妈来说,这样的练习只会导致一个后果: 杂务成倍增长。 一次次弯腰拣被他扔在地上的奶瓶,一次次收拾桌上和地上的一片狼籍,一次次把他的手和脸擦了又擦,一次次衣服换了又换。就连洗澡,也可能变成每天三次以上,因为每餐饭吃完,他的样子基本已经惨不忍睹了。
即便如此,你也不要指望看到孩子有多少进步。这些杂事不仅要做一天两天,可能在成千上万次的弯腰从地上拾起奶瓶后,有一天,他才终于可以稳稳当当地拿着它喝水,才会喝完水之后又稳稳当当地把它放在桌子上。
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在孩子的身上期待神速的进步,TA的每一小步的前进,都需要妈妈成百上千步的努力来成就。
记得多年以前,朋友给我介绍过一本书。书名和作者都已忘记,却记住了书的主旨大意。它主要是说人想要做成一点事,只有一条途径,就是重复,单调地、成千上万次地重复。 不浪漫,也不美好。虽然郎朗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星光闪烁,但他优雅的仰头姿势,就是几十年反复练习的结果。
因此,孩子成长中需要学习的任何东西基本都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幼小,无法自我约束,更不能做到独立、长久地重复什么事情。这时就需要妈妈的决心、妈妈的坚持、妈妈的毅力。 但你千万也不要指望你的付出就会有明显的收获,有时甚至很久不会有任何收获:因为自己面对的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一个越来越有自己主意,虽不能明白未来的意义,却自信可以做好现在的小人。这种时候,妈妈的重复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灵活的方法。
“ 庖丁解牛,近乎于道。” 这是庄子对于熟练的解释,而杜威也曾经说过:艺术即经验。 任何他人看上去的美好,都是他忍受孤独与寂寞,一遍遍地练习和重复的成果。
小妞自从开始有目的地读书以后,我更加确信了这个道理。 陪伴孩子阅读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她早日开始独立阅读;二是让她爱上阅读,养成一生读书和学习的习惯。想要达到这些目的,就首先要学会认字。 因为她的特殊情况,需要同时学认汉字和英文,因此每天就需投入更多一点精力。
开始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用教她认汉字的方法去认英文。其实,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从十几岁才开始接触,并且一开始就是读和背,不会说。而对于女儿来说,英语和汉语是一样的,她都可以说,也可以听懂,但是都不认识字。所以,她学习读英文要像母语小朋友一样学: 学读音(也就是我们原来的音标),然后拼在一起,这样读书时,她只要可以把那个词的读音拼出来,就立即可以知道它的意思,因为她已经会说了。
在我看来,很简单的拼读,对她来说,却比登天还难。我至今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年龄还小,也或许因为她同时学习两种语言(汉语就是完全另外一种学法)。 她很快就可以说出26 个英文字母的发音,每问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我们也慢慢地在学字母组合读音。
这些都不是难题,困难的是她就是不能把一个单词从左到右拼起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到cat, 她可以分别说出c, a, t的发音,然后让她组合起来,她可能就会说dog. 这样,我就每天都会重复地和她读,一天一天,记不清有多少回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我异常绝望: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她就是理不清呢?
在坚持了几个月后,猛然一天,她好像突然脑门开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简单一点的词,自己都可以拼出。
我终于可以稍微地放松一点:原来她是可以走到这一步,只是慢一点,需要我来来回回走上千步来推动。
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很小的例子,几乎所有的事,都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孩子每学会一点什么,我都要自己重复无数遍,她也要重复、不停地重复。当然,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孩子感觉更有趣味,我还需要挖空心思,不停地寻找方法。我想这一点来说,很多妈妈都有同感。
写到这里,甚至都要被自己感动哭了,也觉得人生真是不易,育儿之路异常艰辛。孩子们也是可怜,小小年纪,就要被套上这样的“ 枷锁。”
这当然不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人生的美好正在这里,如果人可以与孤单和寂寞相处融洽,坚持如一地做好一件事,TA就有能力hold住一切繁华热闹,也不容易患得患失,更不会在人生之路上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