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老人找到一张77年前的天价借条,要求国家赔偿,最后结局如何

梁诗伟老人是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大井头村的村民,修缮祖屋之时,他在屋顶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古旧盒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借条。

按照借条上的内容显示:“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38斗70斤,大洋5000元,金条8支,每支1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付息二分······”

借款人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李兆培,日期是民国三十年,也就是1944年,到现在已经是整整相隔了77年了。

如果按照当初借条上约定“付息二分”,这连本带利的算下来那可谓是天价了,这样一张天文数字的借条,它究竟是真是假呢?

而且,借条上的这些东西在当年的市价也价值不菲,可以看出梁诗伟老人家里当年是多么有钱,梁家怎么会有这么一张借条呢?

图/梁诗伟正接受记者采访

据梁老先生介绍,他的父亲叫梁鸿文,十几岁时就被拐到美国做了劳工,没曾想一去就是58年,经过自己辛苦打拼,后来父亲在美国发了财。

俗话说:“落叶归根”,晚年的梁鸿文因为想念家乡,于是不顾其他亲友劝阻,毅然从美国回国,回到了老家江门棠下镇大井头村。

按照当时旧社会的思想观念,梁鸿文用在美国赚的钱买房置地,还娶了六房姨太太。而借条中提到的“鸿文三姐”就是指梁鸿文的三姨太。

梁诗伟老先生的亲生母亲则是家里的六姨太,父亲梁鸿文快要八十岁时才生下的亲生儿子。

不过,还有一点让人有些怀疑,梁家就算有这么丰厚的财力,能一下借出去这么多的粮食和钱,可“鸿文三姐”毕竟是梁家的三姨太,怎么就能够做一家之主呢?为什么不是梁鸿文呢?

图/江门当地民居

对此,梁诗伟老先生的解释是因为父亲梁鸿文的大老婆、二老婆都早早去世,父亲也在1936年就溘然长逝,因而整个大家庭里,聪明贤惠的三姨太自然就成了顶梁柱。

梁老先生这样一说家庭背景,看来相当靠谱,这一张借条不仅年代久远,价值不菲,其背后的意义同样值得所有人铭记。

因为这是一位老母亲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冒着生命危险支援抗日事业,借钱借物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的见证。

当时的中国正是因为有像她这样的人在支持抗日,支援军队,我们才能够取得革命胜利,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按理说这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大家都彼此约定俗成、再普通不过的规则,也没什么可争论的,但这一张借条确实有些不普通。

图/马灯,当地游击队夜间行走的照明工具,也照亮了革命的道路

一是年代太久远了,如今的中国早已改天换地,社会物价与当年也不是同一水平,这该怎么计算?到底该还多少钱?

有热心的网友根据借条上的内容,就简单做了一个计算,发现这张借条上的本金加利息算到今天,足足有3万多亿人民币,一听就让人害怕啊。

这个3万多亿人民币那是什么概念呢?去年整个广东省的GDP是10多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张借条就占去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图/女士提包,女游击队员靠它传递情报

二是这张天价欠条该怎么还?谁来还的问题?按照当初借条约定,应该是由江门市当地的政府部门负责。

却没想到,梁诗伟却碰了钉子,因为在这张“天价借条”之前,他已经兑换了一张借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梁诗伟老先生有一位朋友是个民间文史研究爱好者,曾经跟他说起过这个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家曾经借钱借粮给游击队支持抗战的事情。

梁老先生当年还很年幼,如今经朋友这么一提醒,也就仔细回忆了一下,也就记起了一些模糊的情景。

于是,他就回去自己家的祖屋去寻找借条,没想到最后在供奉祖先牌位的夹层里,居然真的找到了一张借条。

不过,第一张借条的数额不大,只有“白米六十斤,每年按一倍偿还如此类推·····”

借款人同样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中队李兆培。

图/两张借条对比照

梁诗伟老先生对这件事情还有些印象,他虽然只有六岁,但那天自己刚好在家里学习功课,还是他跑去开的门。

当年梁老先生的二姐梁月娇也参加了抗日组织,带着一群人走进了梁家,当时“鸿文三姐”因为女儿的缘故,就给他们煮了一大锅饭,让他们吃饱喝足。

吃完饭后,梁月姣就跟鸿文三姐说,他们还有很多同志没有饭吃,可不可以拿一些家里的粮食带走。

图/当时的游击队员

鸿文三姐也随即答应了,并没有提要写借条之类的话。

还是人群里有一个人站起来主动说,不能就这么把粮食拿走了,咱们的队伍是有纪律的,应该要写借条。

众所周知,当时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立下了铁的纪录,那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因而最后写下了一张借鸿文三姐白米60斤的字据。

不过,或许是当年游击队长的数学知识并不太好,也没有想到这借条会时隔这么多年才被找到。

他还在借条上写了“每年偿还一倍”的文字,这如果按利滚利来算的话,那就不得了,恐怕如今全中国的粮食加起来都未必够得上。

梁诗伟老先生找到这张借条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给这个江门市政府打了报告,要求政府偿还,最终决定由这个蓬江区民政局处理这件事。

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借条确实是真的,于是,当地民政局最后就给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蓬江区民政局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万元,由梁诗伟代领,但是不能再以借条为理由提出其他任何要求。

梁诗伟老先生最后也同意了,并且也拿到了补偿款。让所有人没料到的是,时隔不久梁先生翻修祖屋时又发现了第二张天价借条!

图/女游击队员合影

因此,当梁老先生拿着第二张借条想去民政局讨要一个说法的时候,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如今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详细规定,拒绝对梁诗伟老人的这张“天价借条”做出补偿。

与此同时,有人也对梁老先生的这张借条有所质疑,第一张借条只有白米60斤,为什么第二张借条却出现了8根金条、5000银元,还有将近4000斤的粮食?

就算梁家真有这么大的财力,而且真的能拿出来借给游击队那么多金条银元,这都能装在身上带走,可是将近4000斤的粮食,在当年非常敏感时期,而且道路和交通工具都不方便,游击队怎么运走的呢?

图/游击队员都是走山路,而且是在夜间。

对此,梁诗伟老先生表示,这些粮食不是游击队一次性借的,而是多次借粮累计在一起的数量,当年他曾见游击队来过家里四五次,一些还健在的老人也可以当见证人。

然而,在建国后五十年代中期,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考虑到在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借群众钱物的情况很多,而且都写下了借条和收据,于是就要求全国各地方政府对于这样一些工作来进行清理。

当时,基本上是把它们作为国债来对待的,从性质上而言来还是比较合适的,只要是能偿还的话,那当然最好不过了。

据相关文献显示,当时中央人民政府统一下文,然后统一按照一定的政策来进行调配,全都是统一处理,这也反映了老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救济之恩。

那么,当年为什么鸿文三姐就没有去找当地政府兑现呢?

梁诗伟老先生解释说,由于当时家里被划成地主,这个阶级成分处处都会被人瞧不起,鸿文三姐考虑再三,所以最终没有拿出来去找政府兑现。

却没料到在六十年代还是因此被批斗,最后撒手人寰,而梁诗伟老先生自己因为在外地读书,并不是长期呆在家里,因而鸿文三姐也没跟他提过这事,所以后来也并不知道借条的具体情况。

有些可惜的是,由于岁月流转,借条上的当事人李兆培先生也在九十年代就已去世,查阅他所发表的回忆文章,也并没有提及此事。

至于梁老先生的二姐也早在八十年代在美国去世,因而只有几个当年参加过游击队的老人知道此事,但都只是听闻而已。

关于“天价借条”这件事,经过媒体的报道后,有许多网友就认为:国家不但要还,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还,因为这张借条恰好体现了军民鱼水情,也可以证明我党对于老百姓的诚信。

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最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既是精神的传承,也教育和警醒所有后人将这种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图/日本鬼子进村的真实照片

有比较懂法律的网友也表示:如果按照现有的国家法律来看,这张天价借条确实已经失去了追诉时效,也正如当地民政局所言,国家的法律也对这样的事情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政策,也失去了法律效力。

因此,梁诗伟老先生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来强制性申请,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梁诗伟老先生对此也表示,其实他们的要求也不多,并不是要按照借条上的约定,非要当地政府补偿那个“三万亿”的天价。

只要当地政府对他的这个出借人的后代,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是补偿都是可以的,这既是对他个人权利的一些尊重,也是对他自己家族已经去世出借人的告慰。

确实如此,当年梁家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不计得失倾尽家财支援抗日,如果一旦被当时敌对地方势力知晓,那可能是家破人亡的后果。

因此,政府应当进行偿还,这不仅是普通的债权债务关系,它更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普通老百姓的关心,而作为支持革命的梁家后代理应得到这样的赔偿和尊重。

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充分考虑这一点,双方好好地协商出来一个公正合理的处理办法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