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导图
二、读书体会
1、关于未来的思考
智能商业时代下,共享、在线似乎是一个特征。由于万物联网,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双重属性可能会发生分离,即供应商掌握物质的所有权,而消费者只有使用权即可。观察现代社会,我们拥有简单的共享设备,如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这是由于二维码技术的在线化。
我不由的想,因为万物互联的环境出现,汽车的私有属性发生改变,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我们仅需在电子设备上叫车即可享受快速的交通服务。同时,由于通信设备的发展,AR/VR技术的成熟,大量销售活动不需要通过面对面交流实现,如我们看到的很多网红通过微博、抖音等软件进行销售一样,这是目前营销互联网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未来销售方式可能会在有限地点形成区域的广泛化。同理,在未来很多文职人员或技术人员很可能不需要到固定场所上班,仅需在自己家中或者通过供应商提供的共享工位即可完成工作内容。
由此想到,在未来岗位形式可能也会发生同样变化,会不会存在主体公司仅掌握核心内容,其余部分均通过外包来实现的情况。小型工作室的发展会带来细分领域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它们可以为所有公司提供服务。对于一个大型项目而言,通过网络招标、洽谈等方式实现各个工作室的临时组合,这应该是企业的网络协同化。而所有的工作室都可以通过类似淘宝的第三方平台展现自身特点吸引流量,甚至借助其他媒体平台引流,并在平台进行专业度、好评度等多方服务能力评级。平台可以根据数据提供更加准确的企业评价,供需求公司筛选,这也许是企业服务的在线化。
2、关于行业的思考
要做到数据智能,传统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保险行业,目前客户的线上化进程较慢,线上数据记录较为基础,记录用户使用习惯、消费倾向到加强线上互动较为困难。传统行业自我转型升级需要支付高成本,这不仅仅是软件,硬件、组织结构包括原有的企业模式可能都会颠覆。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是掌握金融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先行突破,转而向传统保险公司发展,快速的迭代进程导致主体公司竞争劣势,或者大量客户迁移之后,企业可能才会痛定思痛转型升级。又或者是否会存在另一种演进过程,传统互联网公司借助平台掌握数据,指导公司政策措施,形成良性发展闭环,最终借助平台转型升级。(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传统的新闻行业。)
3、关于自身的思考
面对智能商业时代的大潮,我能做什么?
如果未来商业是C2B的发展模式,而S2b2c是这个模式的进程的话,我要做的应该是把自己发展成优质的b(小企业、工作室等形式),找到相应的S(平台),跟随市场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所谓的C2B,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对于未来,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势能,而对于自身而言,互联网提供的数据和网状组织结构不仅需要更有创造力的人,还应该是掌握客户动向、及时反馈、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兼备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打磨,及早具备相关技能与素质,从而来面对不断发展的时代。借用文中一句话,“未来究竟怎么样,谁也无法预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现在,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