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被骂的幸福》一书中就提到父母越是恨铁不成钢,责备就越容易情绪化,并往往容易流为情绪激动的发脾气。其实骂人也是一种慈悲的展现,因为骂人不是谩骂,而是要以爱和慈悲出发,是站在关心对方的立场上的。同时被骂的人也能感受的心来接受,诚如书中所说,人对人被骂,这件事永远不会习惯的,在被骂当下,心情一定是沮丧的,然而我们不妨这样想,有缺点则改之,无则加勉,如何能以感恩心来接受,是一生之幸福。总之,骂人时当成慈悲心,被骂时要存感恩心,若都能以同理心去对方着想,便可安定和谐,营造丰富人生。
分享刘磊:1.光是慈祥,是做不好父母的,教导孩子,了解社会规则,辨别可做与不可做的事,这是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
分享感言: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无法辨别何时该骂何时不敢骂,我认为把责骂的中心放在期望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别人之痛的人,应该就不会错了。从小在不被责备环境中长大的人,会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旋转的,他只关心自己伤痛,忽略了别人,跟他同样也是人,也一样有感情。
分享与张永轩:谁都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被人批评,不喜欢听到逆耳的建议,不仅是政界官员,有些企业老板,甚至担任管理职务的主管,都是诚心对自己忠实的部下。
分享感言:人生一辈子都需要学习,能有个人在你生活中,随时激励你,责备你,其实是你的福气,如果一个人没有被责备的价值,别人是不会骂你的,被骂就证明人家认为你是个值得骂的人,是个可以做到更好的人,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分享与冯世明:事情拖得越久,就会变得拖泥带水,尾大不掉,人的心情也会郁郁难开。相对应的,被骂的人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等事过境迁,责骂他时,他或许会问啊,你说的是哪件事?人家根本想不起来自己犯的错。
分享感言:我觉得教育人或者说教责骂人,当场立即才是真正的教育。当场斥责,说话虽然有些粗鲁,但那只是细枝末节,最好还是当下及时纠正,否则没有太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