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四那年暑假我独自背了行囊和同班同学说了“明年再见”就到了德国纽伦堡。那年之初,我遭遇了饮食文化冲击,德国室友们的晚餐不是黄瓜红萝卜或沙拉,就是薯条汉堡或香肠!我每天面包填腹,当然很快就饥饿,所以我开始想家,想吃妈妈亲手煮的饭菜,那阵子也让我产生了超强的“吃白饭”欲望。
尽管德国有中式餐厅,但是售价却吓坏了当时身为学生的我,而老板、店员并没有因为我会说中文给我算便宜。每天放学回家,饿扁的肚子驱使我不得不下厨做饭,这一年的下厨次数估计也超过了我廿几年来自己煮饭的次数。
请家人从台北寄来了台湾留学生的御用大同电锅,自己也到当地超市买了米,不过德国超市卖得米包装都是袋装,隔着袋可闻不到米香。
在异乡学习的日子虽然充满新鲜刺激和想法碰撞,每天步履在这样的城市街道享受欧洲气息来提升自己的逼格,回到家再吃一碗承装了味美甘甜、饱满润弹的米饭,那是幸福和满足!因为在来到此地之前,和我一同分享这米香的伙伴是最至亲的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
在这个不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米饭的温热让我感觉到在德国一个人专属的温暖。在拾起筷子的那一刻,想着六个小时前,远在台湾的亲友也跟我一样,捧着一碗热呼呼的米饭,可能也想着六小时后远在德国的我,会不会好好吃饭?
一碗热米饭,蕴藏的风味不只于香甜润弹,更是关乎亲情的牵绊,情感的传递,最后成为生活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