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就有这么个坏习惯!比如说,撒个尿都要思考一下这泡尿到底是由喝的哪杯水或者哪碗稀饭转化而来的。
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夫子就参透了这个道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遗憾的是,我只对上半句进行过成千上百次的思考,而下半句却从未深究过。因此,思考愈甚,危殆愈甚。
在我三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这躯体从未离开过我,就剩下这胡思乱想了。我从断奶之后开始自主思考以来,这脑袋就像个思维的永动机一样,无休无止,昼夜不息,睡觉时也因为做梦未曾停歇。
你可能纳闷我都想了些啥?鬼知道我想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内容量太大,所以无法对其进行概括。我曾对着背负重物的蚂蚁想,它会不会因为负重而腰酸腿痛;曾对着八月十五的月亮想,嫦娥姐姐会不会某一天选择下凡嫁给我;曾面对欺负自己的小松想,你明天就会掉进冰窟窿里淹死;曾因为工作的不顺利,而苦思冥想自己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
凡是我看到的,听到的,能想得到的,我都想,使劲儿想,抓耳挠腮地想,穷思竭虑地想。从早上想到晚上,从晚上想到早上。想即是思。陷入思考时,我会发呆,走路时发呆,坐车时发呆,看书时发呆,结果因思考而发的呆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走路不看路,坐车坐过站,看书没把书的内容记住。
盖思之危害,甚于猛虎也!
举两个切身的例子。
比如写作这件事,我的思是多于读和写的。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胸无点墨,写作时既不能引经据典,又毫无写作技巧,文字对我而言就像是脱了缰的烈马,难以驾驭。只能用文字做一些情绪的舒泄,伤心了就写我好伤心,高兴了就写我好高兴,迷茫了就写我好迷茫。文字干瘪而苍白,写作成了折磨大脑的苦差事。
再比如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这件事。我一直试图想明白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干什么能最大化自己的价值。然而我思考了十多年,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具体的答案,反而常常使自己陷入困顿和迷茫中,把大部分宝贵时间献给了迷茫。其实现在想来,只需要通过心理学的办法自我觉察或做一些心理测试,就可以清楚自己的气质性格喜好,然后把人生的规划与自己的个性联系起来,就可以解决了。这事儿迷茫了我足足十几年。我因此也将大好年华,献给了迷茫!
所以,过度思考不会增加你的学识,更不会增进你的智慧,佛陀的顿悟也不可能是在空想的状态下产生的。伟大的作家一定不是空想家,他一定读过很多书,写过很多字,体验过很多不一样的生活。
亲爱的脑袋,少点思考吧,没有输入的输出,只会制造更多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