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到好多朋友在临习《曹全碑》,我自己正好也在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于是突发奇想,这曹全跟曹操俩姓曹的有啥关系没?于是按图索骥对照了两位生平,别说还真有点关系。
1.到底啥关系呢?
我带你们了解一下吧,谁叫我懂得特别多呢?(翻到底部还有精彩视频,不信你翻翻。)
曹全和曹操同为西汉开国功臣、第二任相国曹参之后,曹参有“萧规曹随”之称。曹全碑:“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扩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或家敦煌”。三国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姓曹.......”,汉相国参之后。
曹操的父亲曹嵩,实为夏侯氏之后,过继给费亭侯曹腾的,并继承了曹腾的爵位,官职太尉。这俩人说起来也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而且曹全和曹操同时在不同地区翦伐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曹全当时由酒泉禄福长转拜郃阳令(陕西郃阳县令),歼灭本地黄巾军并妥善处置百姓后事;曹操当时被任命为骑都尉(掌管皇帝是从宿卫,位次低于将军),率军攻打颍川(今河南禹县)黄巾军。你看,这俩人关系还真不一般呢。
你以为我在跟你扯闲篇儿吗?有人说他根本不关心曹全跟曹操有啥关系,我知道你们学习心切,其实,我讲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做事莫慌。
好了好了,正经的来了。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称“曹景完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 (185)。碑高约2.72米,宽约0.95米,长方形,无额,石质坚细。碑身两面均刻有隶书铭文。碑阳20行,满行45字;碑阴分5列,每列行数字数均不等。
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萃里村出土,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碑石断裂,原石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文字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结构舒展超逸,风致翩翩,充分显示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属国家级文物。
《曹全碑》很快被大家捧红,现在书法初学者想从隶书学起,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建议学《曹全碑》,说《曹全碑》飘逸俊飞,特征明显,是汉代隶书的经典之作,易于上手。
《曹全碑》全称为《郃阳令曹全记功碑》,从名字里面我们就能读出很多信息:
地点:陕西郃阳县
人物:曹全
事件:记录了一个名叫“曹全”的人的英勇事迹。
2.我们的主人公曹全到底是何许人也呢?莫慌,一起往下走。
曹全出生于敦煌土豪家族名门望族,以戎马军功名扬河西边陲。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却因政治势力之间的残酷斗争而当了替死鬼含冤入狱达七年之久(替死鬼什么的最糟心了)。光和七年(184)三月,黄巾起义横扫中原,危在旦夕的朝廷宽容大度无奈之下而大赦天下,曹全才得以出狱,并被委任为酒泉禄福长,率兵镇压起义军。
说白了就是朝廷废物太多,只能把自己看不惯又不能干掉的曹全再放出来去替他们打仗。(想问一句当时的朝廷,你们良心都不会痛的么?)
曹全上任,一个顶一群,对黄巾军更实施了残酷的镇压。他的行为得到了郃阳57名郡、县官吏的拥载。他们感恩戴德,同心合力在郃阳故城竖起了这块《曹全碑》。《曹全碑》除了记载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还反映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以及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郃阳县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3.这样一块具有史料价值的碑,在大家的极力保护下,虽辗转多地,依然被保护的很完整。我们看看是什么情况。
抗日战争期间,西安、郃阳等地屡遭日本飞机空袭。当时的陕西省政府暨教育厅等有关单位为保护文物,曾严令各县采取措施。
郃阳县政府接到命令后,立即责成该县北护难村拓印碑石的工人行知省等人,在郃阳文庙内就地用土构筑窑洞,保护《曹全碑》。为了保守秘密,严防汉奸破坏,行知省和同仁放出风声,假称“《曹全碑》已奉命运到省城”。
从1939年到1944年,在长达5年的时间内,《曹全碑》能一次次地躲过敌机的狂轰滥炸,1956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派来工人,将藏在郃阳文庙夯土墙内的《曹全碑》挖出,运往碑林收藏。从此《曹全碑》有了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东躲西藏了。可以带着历史的风韵安安静静等做一名美男子,被人们欣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