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海,好书是帆。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非常重要,内容也很专业,所以我们请到了它的作者——著名的心理学家林紫女士。这本书的名字叫作《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为什么会有这个书名呢?书里讲,林紫老师当年的MSN(即时通信软件)有个签名,叫作“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很多人看到这个签名马上就来问:“那怎样才能有安全感?”这跟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感觉是一样的,因为安全感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普及的概念。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会觉得是因为对方缺乏安全感,或者自己缺乏安全感。那您先给大家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是安全感?这个问题也是大家经常会问到的。一方面,我们会觉得安全感很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又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它。实际上,心理学领域里现在也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答案。其实心理学界最关注这个概念的学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就是提出需求层次论的学者。他对于安全感的大致描述,我是比较赞同的。马斯洛认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情况。内在有安全感的人,他觉得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状况是可以把握的,并且当他面对恐惧和焦虑的时候,他也有信心可以克服。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有安全感的人不是已经消灭了恐惧,而是他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恐惧,来面对真实的自己。通常他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温暖的、安定的、有力量的。这是我们描述的“内在安全感”。也许在外部,他跟我们一样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和不确定,但是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心也是安稳的、有信心的。我听过很多人这样讲“我相信房子能给我带来安全感,所以我一定要买个房子”,或者说“女人一定要多攒钱,因为钱能够给女人带来安全感”,这种就是典型的外部安全感。
这就是物质角度的保障。我们讲安全感或者内在安全感,大家觉得是抓不住的,那怎么办呢?就从外部来给自己一些保障。可是也有人会发觉,房子越来越大,内心越来越不安。甚至有的人会说:“再大的房子,还不如我走进某一个熟悉环境的时候,无线网络突然自动连接了。我觉得那个给我带来的安全感比一个豪华房子带给我的感受,还要让自己内心更有力量。”
那其实顺着您刚才的话往下看,外部的物质保障是我们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安全感全部都放到外部,那外部环境的任何一点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我们安全感的坍塌。反而是无线网络的自动连接,我们跟某一个地方或者跟某一个人群产生内在真实的关联,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也就是我在这本书里写到的一个关键词,叫作“归属感”。当他有了归属感的时候,那就不再是外部的物质环境给到的安全了,而是一个人的内在发生了变化。就像《次第花开》里边讲:“有人一无所有,过着无忧的生活;有人在大别墅里,终身逃亡。”
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讲怎么能够给孩子内在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