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月,已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好在气温还算适宜。
瞥一眼窗外,如果不是细雨霏霏;瞟一眼窗上,如果不是雾气蒙蒙。那就放心的出门吧,门外,是一片值得走走的春天。
一件短袖,一袭外套,一个水杯,足以,其他的东西都是负担。
水杯里,泡着颇酽的生普。走累了啜一小口,脚下又有力气了。
从家出来,走上宝安大道。这条以宝安命名的路,是我刚来宝安时贯通的,转眼已经过了十四年。
沿着宝安大道辅路旁的人行道走着,发现宝安大道几段都在施工。而且工程量浩大,用开膛破肚形容绝不夸张。
我站在铁网外窥探,一台台大型机械把宝安大道的底部都掏空了。
据说城际轨道交通要在小区外的宝安大道旁建一个站。邻居们都期盼着早日贯通好让房子更值钱。
我其实从内心很抵触这样的地下车站,每次从地铁出来走到地下商业街我都步履匆匆,没有丝毫逛的念头。
地下,总有那么一股气味。而且以后开车在宝安大道上,想着底下都是空的,一辆辆列车在其间穿行,不免有些担惊受怕。
还是地上好,空气好,草木好,临街的店铺,也都有生气。
洗车店外,总是泊着几辆老破的车。大朵赤红的木棉花,砸在车身上,留下悲壮的痕迹。
木棉是深圳春天,南国春天的一个标志。木棉在其他季节里,是沉默的。唯有春天,是一种无比自信的存在。
宝安大道两旁的木棉树,有的已经过了花期,留下一地残花。
而有的开得健旺,一树朱红的花朵,有种纯粹的美。
吹着一样的风,沐着一样的光,为何有的花开早,有的花开晚?难道是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的体温吗?
在春天里行走,眼睛是有福的。看厌了红花,可以看绿树。
每每抬头,都是满目的嫩绿,那种绿,是只属于春天的。
对于春天的敏感,属于每一个对生活有热爱的人。
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则分享:
我很喜欢抬头看,一直以来都是。
主要不是为了看天,是为了看那些在天空的注视下自由呼吸的植物。
还在中学的时候,仗着自己的五毛钱车技,我常在单车道上肆无忌惮地表演鼻孔朝前目中无人式骑车;目光呢,流连于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枝叶。这种时候,心就会浸透在新鲜与自由的快意里,仿佛所有的褶皱都一一舒展。
现在人近中年,仍然喜欢抬头,喜欢骑车,却因为开始惜命,只敢把这两样事情拆开完成——倒也不会消减我的乐趣半分。
可能因为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所以常常不爱打破学生的发呆,通常只是轻轻地拍拍头,戳戳手,微微笑——说不定,今后一生,他/她也将用这样的时刻去盛放自己的心——我又为什么要急着把这种快乐掐灭呢。
多好的文字,写这文字的,是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
所有老师在成为老师之前,都是学生。
时常回忆咀嚼自己的学生生涯,多把自己读书时的趣味和小确幸与学生分享,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理解生活,这样的老师,也许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吧。
晴耕雨读,用读书守护心灵,用劳作陶冶性情。古代的读书人,也不是天天宅着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是老农批评孔子的话。
如果不到户外,不观察自然,不亲近植物,不在春天里走走,又怎么可能勤,怎么可能分呢?
当然,现代人分辨植物,可比古人容易多了。
沿着宝安大道走到宝安中心,辅道旁种着一排排低矮的绿植,开着娇艳的红花、粉花。
这花小时候就常见,但不知什么名字。掏出手机拍个图一搜,朱槿的名字跳了出来。
记得以前很喜欢把这花从花托上摘下来,放在嘴里,吸吮花蜜,甜甜的。
现在路旁开了老多,却再没有摘下一朵来吸的勇气了。
从宝安大道转到创业天虹,路过网红地铁站翻身。
在翻身膜拜能不能翻身不知道,我只知道,十五年前这个地方就是这模样,十五年后除了冒出个地铁站,变化并不大。
创业天虹往东,就是创业立交。
走过立交桥底,眼前为之一亮。
印象中,这里阴深深乱糟糟的。
而现在,绿草茵茵,绿道规整,大树上都挂着装饰的石斛兰,俨然变成了一个桥底的小公园。
大桥底下,没有了搭帐篷的流浪汉,没有了垃圾遍地的景象。来来往往的行人,轻松自如,没有了往昔那种战战兢兢的感觉。
一座城市,如果能把立交桥底这样的角落都美化好,还是很有希望的吧。
穿过创业立交,路旁是一株株芒果树。三月的深圳,芒果花的香甜味浸染全城。花虽不起眼,但那味道,就好像预示着夏日的丰饶。
去年高考季,看到一位校长在朋友圈里说:芒果芒果,忙才有果。深圳的六月,芒果挂满枝头,也预示着一年的忙碌,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初来深圳那会,是夏季。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旁的芒果树挂着一串串果,都有冲下车爬上树摘果的冲动。
后来在深圳久了,对满枝头的芒果习惯了,只是一直好奇这些路边树上的芒果,被谁收去了,味道又如何。
沿着创业一路走,两旁高楼林立。几年来变化之大,让人叹为观止。
路过灵芝地铁站,电动车挤占了一条小小的通道,我只能侧着身挪过去。
深圳,真是一座有点挤的城市。土地太金贵了,在闹市区,确实得挤着用。
如今的创业一路,除了马路和人行道,就是密集的建筑。原来的行道树都被砍光了,一路过去秃秃的。
转到公园路,就不一样了。一颗颗老榕树把道路遮蔽得严严实实,人行道两旁的店铺招牌,是那样的熟悉,都是老店了。
十多年前喜欢摄影时,经常来这里的丰图美冲洗胶卷;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学园林设计的她来红日花店打工;一个本地的朋友,带着我去过华怡吃潮州打冷;而灵芝公园里那些破旧的大型游乐玩具,我十年前也玩过。
还记得灵芝公园里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摩天轮,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
走在公园路,就好像走在记忆中,一切都是泛黄的色调。
城市的新与旧,就好比衣橱里的两件T恤,出门喜欢穿崭新光鲜那一件,回到家,却总喜欢套上洗过千百次,与身体贴合最紧密的那件。
走在公园路,一路是盘根错节的榕树,一路都可以听到鸟的啼鸣。
这些上了年纪的榕树,护佑着这城市里的一角。再怎么改造,是不是也得把这些树留下。
而鸟呢,也知道这里是城市中安静的一角,这一角,有它们嬉戏的空间。
因为榕树的茂密,走这一路,总感觉光线暗暗的。
深圳的春天,有时并不明媚,而是一种浅灰。
这浅灰的调子,让人有点昏昏欲睡。
好吧,走累了,就歇歇。
春光被我走去了一段,再走几次,春天就要彻底过去了。
走吧,春天;
走吧,深圳的春天;
无所谓留念,无所谓感怀,时间,本来就是一直走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