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67


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六十七(0107)

今天谈谈促进认知冲突的策略三:平衡中激活冲突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新知识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与了解,这个阶段的学生最易出现“原认知平衡”,把知道一点当成了解一片,把片面认识当成全面认识。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打破学生的原认知平衡状态,激活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新思考、新感悟、新问题和新追求。

案例及解析——格子不够了

在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时,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数据,用学过的方法表示出全班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情况。”

学生们开始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不一会儿就遇到了困难:喜欢游泳的人数太多(有20人),而纵轴的格子只有10个,不禁面露难色:“这可怎么办?”“是呀,纸的空间太小了,不能表示出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怎么办呢?”教师提出了问题。

利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遇到了困难,学生建立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了。

有的学生提出:“向上加格子。”

他的提议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反对:“这个办法不行,上面已经没有地方加了。”

“那该怎么办呢?”教师此时似乎也陷入了困境。

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这样就够了。”“嗯,他给了我们提示,看来1格不仅可以表示1个单位,也可以表个2单位。”教师面带微笑.

这时,又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这种方法挺好的,但也有点问题,喜欢打乒乓球的有5人,不能用整格来表示,这样太麻烦了。”

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最好用1个格表示5个人。因为喜欢打乒球的有5人,是1个5;喜欢跳绳的有10人,是2个5;喜欢游泳的有20人,是4个5。用1个格子表示5个人正好是整格,表示起来方便。”

“对于他的办法,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询问。

短暂的平静后学生们纷纷点头赞成。

教师肯定之后顺势引导:“请你们想一想,在制作统计图时,怎样确定1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学生的思维又被教师的提问引向了深入。

“纸的空间太小了,不能表示出喜欢各项体育运动的人数,怎么办呢?”教师的一个问题,打破了学生的原认知平衡,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学生的学习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产生不满足、不平衡,进而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新平衡的过程。所以,确定那个打破原有平衡的“点”究在哪里,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