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没错,父爱和母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爱。父爱是深沉的,母爱是温柔的;父爱像大山一样沉稳,而母爱却如涓涓细流一样清澈。但父爱与母爱都是伟大的、温暖的,两种爱是任何人都缺一不可的。父爱好比黢黢高山,沉默无言;父爱如泰山压顶,一柱擎天;母爱若水,水之善流,无形无际,水之所处,无微不至;父爱如山,坚如磐石,雄浑伟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
美国有一部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其中有这样一节:
儿子本恩不小心撞到桌角摔倒了,疼痛使得他大哭起来,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本恩用力揣桌子。爸爸看着所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动,只是默默地注视着。
本恩见父亲没有安慰他的意思,就停下来。
这时父亲把本恩搂在怀里,仔细检查孩子没有任何的问题后说:“本恩,你来看,你是个人,你有手有脚,你能动能跑,而桌子它什么都不会。所以是你撞到了桌子,而不是桌子撞到了你,你应该为你向桌子无故发火而道歉。”
父亲应给孩子的爱,这里说的成长包括一个孩子生存所具有的方方面面的能力的获得。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获得他应有的能力,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什么都不要你管。”真的不用孩子管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能幸福吗?恐怕没有人敢这样断言。我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好的学习成绩的孩子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只有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孩子,才可能幸福。我们代替孩子干这干那,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孩子获得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体验。这种体验是用钱买不来的,也是父母代替不了的。
把孩子当成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体。父母要把孩子当成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体。这个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尊重他们的自然属性,他们就会遵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健康成长。也就是说,孩子能够在正确的环境中成长为有能力的个体,父母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创造这样一个环境。
爱孩子还应该培植孩子的情感。父母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让孩子学会感受爱、理解爱、付出爱、表达爱。爱是什么?是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求。爱是人类生命的动力源,孩子最早的这种感受就来源于父母。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家长过度溺爱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都不爱,在学校不可能爱老师,爱同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可能爱他的领导、同事,组成家庭后不可爱他的妻子、她的丈夫,那么他们也不会得到别人的爱。因此父母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心中要有别人,比如共享美食、共享玩具等。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关注植物和动物的成长,例如带孩子一起植树、栽花、养蝌蚪、养小猫等,培养孩子体贴、照顾别人的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