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级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曾拍过一部《舌尖上的新年》,里面有一段关于铁岭榛子的画面和解说极其的美好:在东北铁岭,随一家人上山收榛子。那时,绿色的小榛子还是植物形态,被包裹在一个花朵里——那枚花朵也是俏皮的绿色。此前,我们谁都没有见过它们的样子,之后是晾晒。秋收季节,村里的空地、屋顶、房前屋后全部晒着榛子,几天后,绿色慢慢褪去,小花变成褐色的花骨朵。然后,村民们像脱粒一样,用农用的褡裢捶打它,“榛子就会从那个花苞里自己跳出来”。榛子的外壳非常坚硬,直接吃,每个人“都得配一把老虎钳”。村民有办法:把榛子泡水,先在沙里炒,炒完放凉,再放到冷水泡——这个时间要掌握得非常好——每棵榛子浸泡时间不能超过四分半钟。泡完后迅速捞起,平铺晾干。当水分慢慢蒸发后,人们看到了有趣的一幕:“榛子像有生命一样地,在地上跳动。”当地村民对这件事的描述是:“我们在唤醒榛子仁,让它活过来。”
好生动、好有画面感,好美!从“俏皮的绿色花朵”到“褐色的花骨朵”再到“从花苞里自己跳出来”,小小的榛子有了鲜活的生命,可惜这么美的画面因时间关系被剪辑掉了,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痛!
其实铁岭榛子自明朝万历年间就名甲天下,成为贡品,历经明清两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传说清初顺治皇帝时,大臣们从京城来铁岭,点名要铁岭榛子。返京后,往往拿铁岭榛子孝敬皇上与娘娘。原本出身东北的皇家早就知道铁岭榛子特别好吃,责成盛京内务府每年向朝廷进献。我国关于榛子的最早记载,就是金末咸平(铁岭开原古城)人王浍歌颂榛子的《洞仙歌》。《洞仙歌》不但是我国最早记述榛子的资料,更是最早歌颂榛子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极高,史料价值亦高。《洞仙歌》诗前有序曰“赋榛实,屏山所录”。全文如下:“圆刚定质,混物非凡类。仁处其中静忘意。任蝶蜂狂绕,燕雀喧争,心君正,惟取清白自治。黄衣从淡泊,此个家风异。偶合阴阳弃神智。怕旁人冷眼,嫌太孤高,尊俎地,聊许松梧同器。待他日,山林不相容,请援手仙芚,要充仙贽。”王浍用极其浅淡雅致之笔,写榛实的“圆刚定质”、“心君正”、“青白自治”、“黄衣淡泊”等品质,借以抒发个人高洁自爱的志向。
铁岭榛子名甲天下的原因固然离不了皇家专宠的贡品身份,还因为它真的味道甘美,到底有多好吃?据说龙首山上的松鼠一天能造一小桶~你说多美味吧!
为铁岭榛子做一次产品众筹,一定会勾起好多人舌尖上记忆。曾经甲天下500年的铁岭榛子,一身淡泊清白芬芳的形象,会不会再甲天下500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