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鸡蛋。
小时候的印象里,过端午节就是过鸡蛋节。
每年过节这几天,我都会分到煮熟的三四个鸡蛋和若干鸭蛋。
那时候肯定是使不得吃的,但是直接吃了就没意思了,那就和同学们约定“顶鸡蛋”。
鸡蛋是专门放在自己的小抽屉里面的,那几天放学回家都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抽屉数一数。
因为当时我们家是在村镇上生活,农村家庭居多,你要说普通家里可能没啥钱,但是鸡蛋和鸭蛋,好像不怎么缺,特别是在过节这几天里。
这几天上学都会带一两个,藏在书包里,课间和中午,大家就都把家伙拿出来,互相顶起来,看看谁能成为“蛋王”。
那时候就知道了,鸡蛋是有方向的,你不能拿空心的和别人顶,那时自找苦吃。
鸡蛋和鸭蛋也是泾渭分明,以保证竞赛公平。
赢了就踌躇满志进入下一阶段晋级赛,输了就一脸遗憾大快朵颐。
一般来说,蛋王的寿命也只有一天,因为放久了,鸡蛋就臭蛋了。
差不多是小时候唯一虽有竞争,却没有输家的游戏了。
除了顶鸡蛋,粽子似乎不太流行,估计是制作流程太麻烦。
还有艾蒿,我们那里称为蒿子,就是我们河边上长的那种"野草”,也没什么人往家里插。倒是这艾蒿的香味,和我们一种当地的“香瓜”,联系密切。
因为当时推车卖瓜的人,都会在车子底下和四周,垫上厚厚的一层艾蒿,瓜香和艾香一起,算是童年比较难忘的味道了。
学校里也没有啥假期,该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
上了初中,似乎就没有这个游戏了。
毕竟长大了,小孩子的那一套不太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