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林清玄《三十岁后始觉悟》,有感。
文中作者说,我从小学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500字,不管刮风下雨,心情好坏。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
这一句话触动了我。同样是来自于农村,小学的我还是孩子,没有认知能力,没有梦想。当然,初中时冒出过写小说的梦,但是觉得梦想太遥远。
我们拥有相同的大的生活环境农村,为什么我们是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为呢?
大抵还是家庭环境带来的认知能力与眼界的差别。
林老师离开家乡时,妈妈给了他一个小小玻璃瓶,并说:别看小,这里面装了三样重要的东西,一是拜祖先的香灰,二是农田里的土,三是井里的水。
从这一个小小的事件中,就可断定我们接收的教育不同。我妈不会懂得离开家,给我小小的瓶子―那里面装的是故乡,装的是情怀。
我爸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不懂什么情怀。不会和子女谈梦想,只知道好好学习,考试考好。不过爸妈还算比较开明的是,每年给我买好几本书参考书,没有课外书。
家庭环境的教育,是启蒙,是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林老师怎么会3年级便知梦想,便知努力奋斗,便知坚持呢。
如果当时我也是这种思想,便不会现在这个样子,也许很早就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将来可以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无论认知还是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