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会让每天时间,变更长

先说点题外话,让来到我这儿逛逛的简友们有个好心情:“昨晚做饭,敲出颗双黄蛋,瞬间开心!”有时候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让你也生出个好心情呀

今天的事儿非常多,又是快到23点都几乎抽不出空闲,并且感到脑子浆糊,对今日可谈的话题,有些灵感枯竭,临时停摆了。于是内心挣扎了会儿,要不要做个敷衍打卡,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希望可以坚持日更那一篇提到的,保持频率。

就在理智战胜情感,决定继续更新的当下,忽然来了灵感,为何不来聊聊,时间这个话题呢。ps:果然生活就是如此,当你放过它时,就容易放任自己,有时逼一逼自己,仿佛困难的事儿都能变简单了。

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特别对社会工作人而言,似乎每天醒来,下班就是一天的结束了,常常“没时间”是和我们最贴近的朋友,“没时间”做除了工作之外的事,“没时间”看顾自己的身体,“没时间”刷剧学习。

那么除了“没时间”,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有时间”来找我们玩玩呢,分享他们几条我亲测的,“有时间”更喜欢的Tips:

尝试早起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话虽然非常口号性质,但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最有效的道理。做个A/B测试,一天早睡一小时早起一小时,一天晚睡一小时晚起一小时,你会发现,前者那天的时间,仿佛比后者多了很多。

这就是早起的魅力,当然,泼点冷水,这对很多人而言,确实不易,“早起毁一天”的魔咒,如果想突破,可以试试阶段渐进早起,一周选取一两天,体验体验。

时间分块

拿出一个小本本,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在每天上床前,以事件和时段为纬度,回顾一天的过往,并简单规划第二天的时间分块。

比如:8点-起床;9点-完成洗漱到公司;13点-完成…工作并午饭;…24点-入睡等。

当记录一段时间后,你会更清晰的了解,每天时间跑到哪个角落了,有哪些用时是能置换出来做其他别的什么的。

初期记录时间的颗粒度越细越好,等到某一天,你会发现出现以半小时为单位计时,这时你会体会到,仿佛每天时间都变多了。

事项集中

时间溜得快的一个很重要“搅屎棍”是:精力的分散。这一刻你正在认真做一个方案,下一秒就被同事的需求打断;这件事正处理到一半,突然老板一个要求,到下班才发现原来那件事还没做完。

配合时间分块的原则,尽量把各类事情做个汇总梳理,同质或者同阶段事宜集中处理,你会发现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优先排序

这是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时间管理原则,多线程事项集中的时候,将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纬度分为四个象限。

但跟学术表述的时间管理四象限略有不同,作为上进但现实享乐主义的青年,我目前对优先排序这样看:

重要且紧急的:当然第一顺位首先完成;

重要但不紧急的:未雨绸缪,做好规划,循序执行,适合投资;

不重要但紧急的:具有欺骗性,原则需要杜绝,但人活于世,很难避免,因此建议减少发生,若规避不了,可适当敷衍;

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原则为放弃,但享乐主义者,还是要懂得给自己放放假,因此可以限时享受,阶段放纵哈哈。


以上,是道理型原则,最后分享些对应在实际生活中适用的实操习惯:

1.阶段闹钟,远离床边

以目标起床时间为衡量,上下十分钟为单位,定3-5个闹钟,最后一个一定远离床铺,坚持下来,生物钟就来找你了;

2.做个矫情人,惯用calendar

工作中有时候听到book calendar会感觉这是件矫情的事,但对时间规划非常有用,任何的安排,占用日历,你会发现一天的时井井有条毫不混乱;

3.做个恶人,学会拒绝

没办法做到精力集中的很常见一个点在于,随时随地接收各类讯息。请试一试:当你在集中精力处理一个问题时,若某位同事拿着另一个方案来咨询你,先别着急暂停手头回应,尝试快速但温柔回一句:抱歉,我现在有个紧急的事在处理,可以稍后几点几点再来找我吗?

学会拒绝,你的时间也会感激你的;

4.懂得暂停,集中回信

工作过程中,把邮件/消息集中处理,比如早上9点到10点统一处理邮件,此时即使有其他消息,只要不是临时且紧急事项,都全部忽略,叫个暂停,之后再集中如11:00到11:20,放下其他事宜,集中处理消息。

学会用暂停,集中处理,简直不能更舒服;

5.每天一个to do list和done list

你可以用便利贴,或者onenote,但凡完成一件事,便记录在done list中,如果工作时非常忙碌来不及标记,休息下班前,一定抽个两分钟,回顾并记录下来。

这个习惯,还能帮你抵抗记忆力减退的痛楚,用过以后身心皆爽。

以上,快去跟时间做越来越好的朋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