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在很多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学到过文章选段,那时候一度让我觉得地坛公园是个安静又充满故事的地方。
现在在重读一遍完整的《我与地坛》,感觉还是那个安静又充满故事的地坛。只不过当时的安静不是现在的安静,当时的故事当时没看仔细。
所以当我仔细读完这本书,我再回想过过脑子的故事有这样四个:他与地坛的故事、他与母亲的故事、他与朋友的故事、他与生死的故事。
四、他与生死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的当下刚好也在思考生死问题,所以对书中提到的三个问题觉得很有帮助,所以也试着自问了一把。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
第二个是为什么活?
第三个是我干嘛要写作?”
1.要不要去死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抑郁症倾向。工作的不如意,生活的琐碎,父母的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就像问答题一样,一道一道追着你,完成一道,又来一题,始终是不放过你。
累了,想放弃了。
父母怎么办?
妻儿(女)怎么过?
亲戚朋友怎么说?
社会怎么看待?
因为你走了,承担压力的人就换成了你曾今爱过的人。当时用多少力爱人,如今就有多舍不得放开自己。
2.为什么活
那为什么要活着?
不知道早些时候,活着是种什么信仰。
父母说那时候那么苦,我为了养大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以为今后能享你的福了,你怎么还这么让人操心?
原来活着是为了享福……
但我看不到自己的福在哪里该怎么办?
“那你就努力啊!”父母说,“现在不吃苦,以后怎么享福,怎么有能力享福?”
原来,生活就是年轻吃苦,年老享福的。
可为什么有人不一样?
有人年轻的当下就很幸福了呀?我也可以努力像他那样。
“你不行,你不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走,怎么能在年老的时候享福呢?”
3.为什么要写作
功利点说为了钱,精神点说为了抒发内心的感受,文艺点说为了记录生活的美好点滴,生活点说留下一些活着的痕迹。
当然,写作是一种输出形式,无论是用哪一种理由来开始写作、继续写作、完成写作,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只不过当你因为这小小的部分或者书写的仪式感而对这个世间产生联系、建立关系的时候,活着就是理所当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