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电站锅炉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锅炉的作用
通过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并利用热能将管道里的水加热成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过热蒸汽,共汽轮机使用。
锅炉的分类
分类标准 | 种类 |
---|---|
锅炉容量 | 小型锅炉 De<400t/h(125MW一下) 中型锅炉 De=400-670t/h(125-200MW) 大型锅炉 De>670t/h(200MW以上) |
过热蒸汽参数 | 低压锅炉:p≤2.45Mpa 中压锅炉:p=2.94-4.92Mpa 高压锅炉:p=7.84-10.8Mpa(50-100MW锅炉) 超高压锅炉:p=11.8-14.7Mpa(125-200MW锅炉) 亚临界压力锅炉:p=15.7-19.6Mpa(300-600MW锅炉) 超临界压力锅炉:p>22.1Mpa(300-800MW锅炉) 超超临界压力锅炉:p>32Mpa(1000MW以上) |
燃用燃料 |
燃煤锅炉 燃油锅炉 燃气锅炉 |
煤粉炉的排渣方式 |
固态排渣炉:我国电厂锅炉的主要形式 液态排渣炉 |
燃烧方式 | 层燃炉 室燃炉 旋风炉 流化床炉 |
工质的流动方式 | 自然循环炉:有汽包,无循环泵,工质循环通过汽水的密度差推动 强制循环炉:有循环泵,工质循环通过泵与汽水的密度差一起推动 直流锅炉:无汽包,适用于超临界机组,循环倍率为1 循环倍率 |
锅炉的构成
构成 | |
---|---|
锅炉本体 | 锅 汽水系统:吸收热量,加热给水。 主要包括:省煤气、汽包、下降管、联箱、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 炉 燃料系统:使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主要包括:炉膛、燃烧器、空气预热器、烟道等。 |
锅炉辅助设备 | 通风设备(送、引风机)、输煤设备、制粉设备、给水设备(给水泵)、除尘设备、除灰设备、自动控制、水处理设备等。 |
锅炉附件 | 安全门、水位计、吹灰器、热工仪表等。 |
2.2锅炉给水及汽包液位检测系统
锅炉给水系统
- 包括:1台电动泵,2台汽动泵
- 正常运行时,两台汽动泵工作,电动泵处于备用状态;电动泵主要是在低负荷、启停机过程或一台汽动泵发生故障的时候使用。
汽包液位检测装置
- 浮球液位计
- 差压液位计
- 电容式液位计
- 磁翻板液位计
- 超声波液位计
2.3电站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
磨煤机
分类 | |
---|---|
低速磨煤机 | 转速15-25r/min,如钢球筒式磨煤机 |
中速磨煤机 | 转速约40-300r/min,如中速平盘辊磨、碗式磨、MPS型磨等 |
高速磨煤机 | 转速500-1500r/min,如风扇磨、锤击磨等 |
制粉系统
分类 | |
---|---|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 磨煤机的制粉量不需要与锅炉燃煤量一致。 适合配单进单出球磨机。 主要优点:燃料供应可靠性高;磨煤机可经常处于经济工况下运行。 主要缺点:设备多、管道长、初投资高;磨煤电耗较高。 |
直吹式制粉系统 | 制粉量随锅炉负荷变化而变化。 一般配中速或高速磨煤机,也可配双进双出球磨机。 主要优点:系统简单、布置紧凑;耗钢少、占地小、初投资少。 主要缺点:其故障直接影响锅炉运行;对锅炉负荷的响应慢。 |
制粉系统主要辅助设备 | |
---|---|
给煤机 | 刮板式给煤机 电子称重皮带式给煤机 |
粗粉分离器 | 作用:分离出不合格的粗粉,送回磨煤机重新磨制。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离心式和回转式 |
细粉分离器 | 又称旋风分离器 |
锅炉燃烧系统
组成 | |
---|---|
炉膛 | |
燃烧器 | 作用:保证燃料和燃烧用的空气在进入炉膛时,能充分混合、及时着火和燃烧稳定。 分类 直流燃烧器:出口气流为直流射流,布置在炉膛四角,切圆燃烧。 旋流燃烧器:煤粉气流空气通过旋流器时发生旋转,从喷口射出后形成旋转射流,前后墙对冲式燃烧。 |
点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