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有这三种策略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说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效率”。晨读分享了其中的三种策略来提升我们的做事效率,分别是认清决择点、管理心理能量、用走神激发创造力。


做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把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我就本晨读中所提到的三种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认清决择点

其实我更想理解为“取舍”。

教学中,常常会面临教学内容太多,而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老师们常常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所有的内容全塞到一堂课中,导致整堂课的容量太大,老师们上起来累,学生们也负荷不了,所学非常有限,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若是能够适当取舍,把握重点,把重点讲全、讲透,课堂效率会有所提高。有次听马卫东专家的讲座,他提到:老师们要“舍得”,面临太多教学内容的时候,仔细分析哪个要讲,哪个不要讲。一堂课要像我们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一格一格地走,目标明确。虽然看起来,一堂课并没有讲到所有的知识点,但一堂课讲透一个知识点,几堂课下来,该讲的知识点就讲全了。要比每堂课讲N个知识点,讲了多堂课下来,却一个知识点都没掌握,要更加有效率。

二、管理心理能量

这个概念引用到我们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应该要叫“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办公室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说过,其实学生的注意最多只有课堂开始的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我们老师要在这个时间段内,把最精华的内容讲完,让学生理解,剩下的时间,只适合做一些重复性的巩固练习。

三、用走神激发创造力

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我把这点理解为:放松更能想出好点子。

人在焦虑的状态之下,大脑往往更不好使,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便会更加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若是放松放松,也许灵感就来了。

这几天因为噪子哑,完全失声,课都不知道该如何上。正好赶上学校多事之秋,搭班老师又请假,不仅要上自己的课,还得帮搭班老师代课。按照我以往的心性,一定会烦躁焦虑。很意外地是,这次完全没有焦虑心态,还积极开动脑筋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学生学得好,又可以让自己少说点话?经过思考,想出这么一主意:给学生分工,一部分当“小老师”,另一部分当学生,由“小老师”来教学生。提前一天布置回家准备,当“小老师”的不仅要自己学会,还得“精心备课”,想办法让自己的学生学会。而学生回家也要好好预习,以便更好地跟着小老师学习。学生一听这方式,挺好玩的,都兴致高昂。据家长反馈,那些平时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反复催的孩子,居然非常主动自觉,一回家便忙活起来。第二天上课,当我看着学生们那一幅幅认真教与学的画面,甚感欣慰。一轮检查下来,嘿,真别说,效果还真好,比我一个人在讲台上讲,效果好太多了。连几个学困生都能够大概的掌握所学内容。其实这方法好处在于,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预习的效率,同时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所以,这是一个好点子。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老师毕生的追求,相信善加利用以上三种策略,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5.10,《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晨读感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