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这本书第一章里,有一个马粪争夺的案例,原告被告在法庭上各有说辞,难以决断。最后看到法官的判决和背后的经济意义之后,我震惊了。
案件是这样的:原告请两位帮工在马路上捡马粪,帮工因为一时太多拿不动,就把整理的牛粪先堆积在马路上,然后回家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
因为没有给牛粪做标记,所以被告在看见了这堆牛粪之后,以为没有主人,就把牛粪运回自己家,撒到田里去了。第二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牛粪没了,在问了别人之后就和被告起了争执,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闹到了法庭上。
我当时先看了案件详情,然后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解决,估计你也在思考。我们看看我们的想法和法庭上的几个观点是不是一样。
首先有人提出了“溯源说”,主张马粪的主人应该是马或者马的主人,但是因为马的主人把马粪丢在路上,已经放弃了对马粪的所有权;第二是“位置说”,被告认为,马粪在马路上,马路是国家的,所以谁见了都可以拿走。虽然原告把马粪堆积到了一起,但只是改变了马粪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的所有权;
第三是“标记说”,认为既然原告并没有给马粪做标记,那么就不应该追究被告的责任;第四是“劳动说”,原告坚持认为,这些马粪是帮工们花费工夫堆积起来的,应该属于原告。
法官思考到,其实这一点儿马粪判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案件对后代的影响。如果把马粪判给原告,就意味着法律会保护劳动者付出劳动的成果,其他人呢,也会尊重劳动者的财富,不能随随便便就拿走,于是大家会更积极地去创造和积累财富。
而如果把马粪判给被告,就意味着法律允许,只要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这样会使人们丧失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加大在看管财富上的成本,也有可能助长顺手牵羊等不道德的行为。
所有法官最后的判决结果是把马粪判给原告。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背后的经济意义吧。
这其实是经济学中的公平,而公平的背后依据是效率考量。上面法官判决的依据,就是先预测判决结果可能会如何影响社会长远的发展,再根据效率考量做出公正的判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思考公平问题的时候,应该寻找那些能让大家都有积极性去创造、积累财富,或者让社会健康发展的规则,我们才会做出最聪明的选择,社会的发展也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