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三节语文课,想想孩子们一整个下午都要重复在一个科目的学习中,无聊又枯燥,心中不禁对他们生出深深的同情。
干脆拿出一节课带他们去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去转转,对于这群“笼中鸟”“圏中兽”来说,那里应该是别有洞天。
当我把想法说出来时,班里立刻炸翻了天,孩子们甚至不等我把话说完,就飞也似的窜出教室,往日里棒打不惊的绵软宝宝,此时此刻全都像打了鸡血,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虽说已到了小雪节气,实践基地里还是葱茏一片,生机勃勃。深绿色的大白菜、油亮亮的菠菜、挨挨挤挤的小油菜、整齐有序的大葱、密密匝匝的香菜……各种时令蔬菜扑面而来,让你满心满眼都是绿色,无论深绿还是浅绿,都是那么惹眼,那么好看。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大红袍萝卜,大半个身子裸露出来,像是肥硕的胖娃娃,那鲜艳的红已然成了这万绿从中最亮的色彩。
大部队从小门鱼贯而入,我设想着面对这一地的蔬菜,这个会说“这是大蒜”,那个会说“这是菠菜”,“这是油菜”……毕竟这些都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吃食。
然而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这一地的蔬菜丝毫没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顺着菜地的小路一路奔跑追赶起来,一眨眼的功夫,已经有孩子出现在距离入口一两百米的地方,此刻的劳动实践基地俨然成了热闹非凡的游乐场,看来他们是真的放飞了自我。
有几个孩子比较安分,始终跟在我的左右。“这是什么?”我指着旁边一小畦蒜苗问。也许是没想到我会突然发问,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后面露羞怯之色,摇了摇头。
连蒜苗都不认识?我有点不甘心,又指着小油菜:“谁知道这个菜名?”这个总不至于陌生吧,谁还没吃过海米油菜这道菜?然而答案依然是不知道。
接着考。我掏出手机,对着平时挺机灵的一个男孩说:“你蹲在那边的白菜旁,我给你拍个照。”他一脸茫然,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全然不知白菜为何物。
不能气馁。我又转向另一个孩子:“你站在香葱边,摆个pose。”他一脸淡然:“老师,哪个是香葱?”我指给他看,他又确认了一下:“是这个吗?”
一路走一路问,只有一个男孩能说出其中三四种蔬菜的名字,虽说认识的也不多,可相比其他人,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了。
看着这群活蹦乱跳的姑娘小子,我突然生出强烈的陌生感。大多是农村走出来的娃娃,为什么连最普通的蔬菜都不认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陌生的事物,为什么他们眼里没有了新奇,同时也失去了探索的欲望?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过去我们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一个人懒惰,不勤奋,连五谷都分辨不清,显然这个成语不适用于当代的孩子。
突然,我的脑海中冒出“耕读传家”四个大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因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四个字早已成为这个农耕民族世代传承并沿袭下来的精神丰碑。
然而,当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崛起,
城市文明和现代科技充斥着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子的日常也由原来的玩泥巴、捉蚱蜢、肆意奔跑在无边的原野,变成被书山题海填满,被打怪升级的手机游戏吸引,被层出不穷的玩具束缚……
农耕文明在这群孩子身上已悄然逝去,也许是心理作怪,总觉得不识五谷,不事稼穑,是遗憾,更是缺失。
无语沉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