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后记
八年级上册,在第五单元安排了一组事物类的说明文。所以,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这一单元的课文,到底以一个怎样的思路进行。前思后想了几天,我决定先给学生普及一下说明文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具体学习本单元课文。所以,我专门用了一节课,将说明文的常规知识对学生进行了疏导。然后,才开始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
学习,首先从《中国石拱桥》开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很规范的说明文。所以打算,利用两节课,结合学过的说明文基础知识,以本篇文章为范文,帮助学生构建说明文阅读体系。
第一课时,主要以引导学生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特点,梳理说明内容及其说明顺序。第二课时,从说明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怎样围绕说明特点,采用准确周密的语言进行介绍。同时,感知作者的情感倾向。
第一课时,从单元导语中抓关键词理清本单元课文内容,明确学习方法。然后,出示两个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很快确定说明对象。再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说明内容。在梳理过程中,理清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说明对象及特点分析反应较快。但在梳理说明内容时,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表达的内容总是啰哩啰嗦。由此看来,前面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极为不足。这应该是我的疏忽,今后必须引起重视。而且,表述时很不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对于“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不区分,“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中国石拱桥取得的辉煌成就”混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训练得从现在做起了。
第二课时的学习,从赵州桥和卢沟桥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个特点入手。在引导学生分析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特点。
学习时,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画两座桥的简易图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尤其对于赵州桥的图,学生出现争议。因为有人画的是连桥面都是拱形的,有人画的桥面是平坦的。让他们分别从文章内容中仔细招依据,后来,结果终于明晰了。原本想着,他们能找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都不错了。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找出来下定义,引资料。不过,对于摹状貌,学生却无人找出。还有关于第九段,有同学判断为分类别,再次进行了辨析指导。
从课堂学习反馈来看,我觉得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说明语言的分析依然不够全面。既然是用本篇文章作为说明文的范文来学习,所以不打算就这样轻轻揭过。因此,决定专门针对说明方法作用和说明语言作用,再增加一节课。不然,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后面会更加麻烦。
看来,本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对学情把握还是过于乐观了。今后的教学设计,考虑要更加全面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