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的湖边,看到巴西鸢尾花开了——风起花动,就像绿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难怪巴西鸢尾又叫玉蝴蝶或马蝶花。而它的英文名叫Walking Iris,意为会走路的鸢尾花。为什么这样称呼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植物吧。
巴西鸢尾,它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一年四季叶片都是翠绿如新。巴西鸢尾这个属全世界大约有28个种,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但在我国引种栽培的,就只有现在看到的巴西鸢尾这一个种。
它的叶片为基生叶,从地下的根状茎上抽出,叶片为长带形、顶端锐尖,左右排列的叶片排列成一个扇形,开花的时候会从花柄中抽出一根花葶,这个花葶的形状也跟叶片一样,是扁的。
它的花朵通常一朵,偶尔会两朵并立,着身在花茎顶端的位置。它的花非常精美,共有6枚花瓣,外轮的3枚较大,白色、向外平展,而内轮的3枚花瓣呢,相对比较小,蓝紫色并有白色的花纹,顶端向外反卷。外轮和内轮的花瓣基部,都具有非常复杂的棕黄色的花纹,就跟虎皮一样。
在花朵最中心的位置,生长着一根顶端3裂的柱子,它是由雌雄蕊愈合在一起的,外侧是3枚雄蕊,花药长条形,里边有许多花粉,柱子的顶端3裂的瓣片则是柱头,是接受花粉的部位。花粉量大,一般是由蜂类帮忙传粉。
巴西鸢尾的花一朵只开一天,通常于清晨太阳出来的时侯开放,到下午太阳落山以后就凋谢,再悄然坠于尘土。虽然花朵生命短暂,但它们是以最美的姿态绽放的。而且,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果是雨天,雨水越猛烈,巴西鸢尾花就开得越舒展。所以雨后的巴西鸢尾,才是它最美的姿态。
而且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趣现象,那就是当它的花开完以后,在花梗的顶端就会长出小苗,随着小苗长大,这个花葶会向下弯曲到地面上,当这个小苗接触到土壤以后,它的根就会长出来,吸收到养分之后,就会长成一个新的植株,从而实现无性繁殖。植株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花朵,历经生命的轮回,永不停歇。根据它这个特点,人们又把它称为“会走路的鸢尾花”。
巴西鸢尾的生性相当皮实,它喜欢四季温暖、水分充足的环境,既可以全光照也耐半阴,所以园林上通常将它成片种植在林下,或者林缘的道路两侧,既能对地表有很好的覆盖作用,也能起到点缀花坛、墙角、树池,或者是湖边驳岸的效果。它是一种非常好养活的植物。
了解了巴西鸢尾,你就会觉得,原来这世上有这样的一类花草,而世上也有像巴西鸢尾一类的人:他们活得皮实,对物质的要求比较低,但极力追求自己最大的价值;愈是经历风雨,愈要顽强绽放自己,永不停息。
在这类人中,有我,或许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