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随想

我是学工科的,硕士毕业已经工作六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感慨颇深。

我学的是电气类专业,工作后一直从事汽车电子类开发,偏向于软件开发,中间一两年也从事过硬件类开发。本人属于技术派,上班时间、业余时间都在研究技术。工作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换了三家公司,在当前的公司里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

小时候,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数理化学的还可以,上学时充满底气和自信,毕业后在工作中积累了几年经验。然而,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我,心中依然充满焦虑。

我越来越感到,工业越是向高精尖发展,越是成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工业领域经过残酷价格战以后,剩下来的,是少数几个寡头。寡头企业的内部分工明确,人员可替代性变强,年纪较大工程师的价值在急剧萎缩,很容易成为被失业的对象。这方面的例子,如华为,年龄达到35岁的老工程师,会被劝退。

像我虽然处于技术的巅峰状态,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论起工资回报与工作量的性价比,总是觉得仅仅从赚钱的角度看,这份工作实在鸡肋,不值一提,更何况也时常感受到经济不景气年代带给每位工程师的失业压力。

在老板领导眼中,工程师=知识型打工仔,是活动的工具,在公司内部仅比产线工人稍微好点。读书时那种遥遥领先的成就感,工作中那种攻坚克难的满足感,回到计算金钱地位的社会中,竟隐隐感到低人一等的苦涩。

觉得工程师的职业很坑,但是想跳出去的时候,又感到力不从心。工程师的职业塑造了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也带来了"一根筋"思维,只会做事不会拉关系。工厂的工作环境限制了工程师的视野,每天除了面对电脑和面对机器,与工厂以外的人接触甚少。这些都客观造成了工程师的圈子很单纯,缺少进一步拓展职业高度的人脉,而单纯做技术的天花板又很低。

吐槽了很多,暂时告一段落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