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的话题。
第一步:要认识情绪,孩子哭了,不要着急安慰,先分析下他是为什么哭。通常在分析情绪的过程中,随着理性大脑的介入,情绪就会自动消失,通常我和我儿子分析的时候,说到一半他就破涕而笑了。
有一个实验:设置一个隐藏摄像头拍摄摔倒的孩子,通常孩子摔倒真的不会第一时间就哭,他会先向四周张望,如果没看见人,那么他就会自己爬起来继续玩,如果看见有家长急匆匆的赶过来,那么他就会放声大哭。因此有一个假说就是哭声其实是在向别人倾诉悲苦,有句话叫做:“大悲无声”:因为无法向不能理解这种悲苦的人倾诉,所以也就默默无声了。
孩子的哭也一般也就是一种沟通方式,理解了这种行为,那么就要分析解释下他的意思,并且也要帮助孩子分析理解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孩子在游戏中受到挫折,哭叫就是一种郁闷情绪的宣泄,家长不应该着急去制止,家长应该制止的是一些不必要的暴力行为,比如说孩子迁怒于某物或者某人,用打人或者砸东西来宣泄,那么家长应该介入:“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生气的时候也不能打人,难过的话让我抱抱可以吗?”
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对抗挫折的方法,专家推荐用深呼吸,当然各人有个人的方法,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幽默感,著名的思想家尼古拉赵四说过: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用一顿烧烤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顿。
第二步:复盘,也就是理解情绪,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明白,是什么原因使他出现如此的情绪。
“你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以前爷爷奶奶表扬你聪明,能干,那是因为他们太爱你了,让你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宝宝,但是投入到真实社交环境后,碰到别的小朋友,你就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最聪明,最能干的,落差实在太大,所以你就生气了对吗?”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回述“伤心”的过程,再一次揭开伤疤总是可能带来疼痛,不要怕,这是孩子消化情绪的必然过程。我们成年人受挫都可能好几天不舒服,何况是孩子。家长需要带着爱陪伴孩子去经历这些,这样孩子抗挫能力才能不断的增强。
第三步:转化学习,第三步才是最重要的,将挫折转化为动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有一位赛车手在过弯道的时候摔车了,差点没命,从此他就害怕弯道,对于一个赛车手来说这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幸好他有一位好妻子,鼓励他再次跨上战车,慢慢的刻意练习过弯,查看数据,分析上次摔车的原因,在持续的努力下,车手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
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碰到的困难会比我想象的更加严重,文化学习与体育双双落后,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巨大的待遇落差打击使他斗志萎靡,不思进取,把“反正我什么都不行!”这句话放在嘴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用更大的耐心与决心来克服这些困难。
所谓成长,就是从每一次困难与挫折中吸取教训,学会新的技能。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才是对待挫折最关键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抗挫教育的关键。
以家长自己的生活态度来感召他,最终让他体会“办法总比问题多” “我的能力大过挫折,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这才是真正的抗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