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问了我两个问题,我觉得挺好,帮我总结了近期的经验。
1.如果招聘一名产品助理,你的要求是什么?
2.如果招聘一名产品经理,你的要求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回答如下:
1、看脸;
看脸,就是看其与自己团队的符合度。我会着重考察他的三观、理想。我希望这是一个真实,有责任心,做事主动,独立思考,对自己有明确认知、有规划、心胸和思维都开放的人。一个是看经历,一个是看这个人在面试过程当中面相、表达、肢体语言。有的东西看似很虚,但是气场是存在的,有的人第一眼看过去就是有灵气,有的人第一眼看过去就是柔和,有的人的气场则是让人信任。
2、常识
有常识是我认为一个合格产品经理必备的能力。因为有常识的人,往往能知道什么是符合人性的。比如如何让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付费,拥有常识的人的表达是让买过的人跟他的朋友说这产品不错,这直抵人性。没有常识的往往会一上来就讲积分,讲送礼品等等各种术,这然并卵。
3、大局观
我把大局观定义为一个人的格局,我觉得一个人的格局是可以提升的。其中格局的影响因素中有一点是自省并总结"道"。
产品当中一直讲用户场景,为什么要讲用户场景?用户场景是为什么被追捧的?用户场景真的是否是必需的?有用户场景就能够把握需求?这就是在问为什么,追本溯源。一个人能够经常多问为什么,就会越来越宽容各种矛盾的存在,因为真理的合理性往往都有边界。尽管我今天全文在输出产品经验,可能再过50年就不再适用了。
我认为产品人员是一个懂故事并会讲"故事"的人。从沟通的角度来说,故事是最吸引人。我们可以发现故事在生活当中的各种案例,比如跟领导讲PPT拉投资,跟技术沟通需求快速推动,销售去销售产品,外面的各种广告,受转载多的文章。
所以与其说是掌握用户场景的方法,实际上应该想方法让自己"懂故事"。在故事当中抽丝剥茧懂得人在讲什么,听得懂故事,就能够把握真实需求。一千本书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需求无数,从任何角度都是正确的。但听得懂故事,一般不会有伪需求。
根据用户故事的方法,真实需求容易知晓,但根据需求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并不容易。越做产品,我越觉得产品的成功是一个偶然事件,只是有经验的产品人员相对来说会有更大可能性带出一个成功概率高的产品,因为我们都在寻求最安稳最合适的路径,都是在做取舍。再过个几年,新技术、用户习惯、用户理念的改变,一个现在看来看似不靠谱的需求就可能造就一个成功的产品。比如airbnb、O2O。
再讲做事的方法,我之前也写过类似的总结。
如何顺利完成一件事,最基础的就三点:目的,起点,途径。这和我们玩游戏一样。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没做好,因为自己连目的都考虑不清楚。比如说需求的优先级判断,产品的设计、产品迭代的节奏、运营的节奏等等,目的不清楚,哪能做出成绩来。当然,有时由于经验的缺失,可能导致目的判断错误,但错误是必经的过程。
简单的来说,就把基础的三点掌握,从这三点出发,能够玩转很多各式各样的案例。比如产品在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增加用户量;起点是有一定的app推广资源;那这个时候再考虑途径,是直接用app推广资源帮助自己推广或是推广资源置换其他更有效的资源等等。考量好前面两点,可到达的途径就极其多了,到时选个最优路径即可。
能够从错误当中不断总结出接近本源的方法论来,对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极大。问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
其他的,也就看看原型,看看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但以上这三点是我最看重的。
公众号:PM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