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这个词成为2015年的热词,在2015年上半年,Uber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而最近对于Uber的关注已经从现象上升到讨论其商业模式了。
为什么出租车行业如此惧怕Uber?
Uber的杀伤力,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对它的前所未有的抵制和防御就能说明。因为在外界看来,出租车行业一直是一个高垄断行业。这样的一个垄断行业,很难想象会如此惧怕一个互联网搭车公司。这就说明Uber的的确确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威胁。
为什么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垄断性行业?
是因为搭出租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问题,还涉及到一个信用机制的问题。搭出租车的时候,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讲,是在非常近距离地跟陌生人打交道。而且往往去的是一个自己不能掌控的非常陌生的地方。当然反过来,对乘客来说亦然。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实际上做的是“一次性买卖”。在这种“一次性买卖”中,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其实都很缺乏安全感。
过去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种一次性打交道的行业,往往都是很糟糕的。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对信任的定义为:“信任起源于重逢”。在没有重逢的地方是没有信任的。如果是一次性打交道的地方,比如说车站旁边的饭馆,往往是很糟糕的,这是因为他面对的都是“一次性顾客”,它完全没有必要考虑用优良的服务去吸引回头客。
所以出租车行业也是同样,这种“一次性买卖”的行业需要严格的监管,需要严格的信用体系。如果个人仅仅是拥有一辆车,就想从事出租车行业,无论如何,都是得不到顾客信任的。乘客和司机都会觉得在接触陌生人,是没有安全感的。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对这个行业进行监管。让出租车行业,这个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行业,能保持安全有序。于是出租车行业变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垄断性的组织。
Uber模式对这个行业最大的突破及优势是:变成了个人和个人打交道的行业,不再需要通过垄断性组织;而且成本非常地低,车费只有传统出租车的一半左右。
这么低的车费,为什么还有人热衷于成为Uber司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解释一下Uber采用的经济模式。简单的说,Uber的共享经济模式就是由于生产工具、通讯技术、信用权利的下放,所有人都可以公平、有偿的分享社会资源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
这一切,都源自共享经济模式。
Uber颠覆性创新的源代码
生产工具的“下放”
过去,只有以公司为单位,在大量的资本的支持下,才能购买昂贵的生产设备。对个人来说,资金成本的门槛,使得个人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如果在十年前,在中国Uber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扩张的。因为十年前中国的人均汽车占有率很低。而如今,生产工具——汽车的下放,使得原本只有公司组织拥有的生产工具“下放”到每个普通人手中,这是Uber这种共享经济模式成功的第一个前提。
通讯工具的“下放”
过去只有公司才拥有成本最低效用最高的通讯手段,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网络。个人在信息收集和处理上是没有办法和公司展开竞争的。而在今天,互联网带来通讯手段的跨越式发展,使得个人拥有了和公司同等的通信手段,甚至更强。比如说,在微信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有些对移动互联网敏感的司机就率先使用微信来增加自己的客户量,这就使得后来出租车公司被迫改变用人策略,只招聘那些年轻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出租车司机。从这个例子看出,互联网导致了在通讯手段上个人和公司的优劣势发生了根本上的倒转,如今,个人或许比公司拥有更好,更灵活的通信手段。
信用权利的“下放”
在过去,即使个人买的车比出租车公司的车还要好,使用的通讯手段比出租车公司的通讯手段还要便利,但是如果信用没办法得到保证,在出租车行业个人依然没有办法和公司竞争。因为公司是一个正式的组织,它向社会的承诺是有保证的。相对于个人,公司在信用上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大众一般更倾向于信任公司而非个人。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实名化,这就使得个人的信息在互联网端越来越趋于透明。
如果说使用QQ的人还生活在互联网虚拟世界的话,那么使用微信的人就生活在互联网“现实世界”当中了。微信真正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与手机号码的绑定,使得它成为了一个网络实名化的交往工具。
互联网的实名化使得个人的ID越来越明确,也使得个人的信用档案成为一种自动累积的信息,这就使得他人判定你的信用等级会越来越方便。在实名化的网络世界里,个人的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越来越容易被他人轻易的搜索到,这也使得整个网络的信用保障都得到了提高。
在Uber这个案例之中,在乘客和司机达成交易之前,双方的信息完全是透明的。如果过去出租车行业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的话,警方找乘客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而在使用Uber过程中,乘客的信息就非常的透明。而且不仅仅能获取这次交易的信息,也能获取一个乘客使用Uber搭车的所有信息记录。当然与此同时,Uber司机的信息也非常的透明。当信息一旦透明,搜索、追踪信息变得十分方便的时候,信用也就自然的得到了保证。
所以,生产工具、通讯手段、信用权利的“下放”,使得传统的公司对于个人的优势变得荡然无存,Uber模式也就是自然的出现了,这是共享经济模式出现的前提。
创新核心:零边际成本
何谓零边际成本?是指做一件事情,不会明显的增加成本;与此同时,不做这件事情,机会成本也为零,成本也不会节省,反而浪费了一个机会。这就意味着,共享经济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它的收益可能会非常的大。
举个例子
如果我是一个Uber司机,我每天开车上班,如果有一个人,他使用Uber的时候发现,他的用车时间和用车线路跟我是重合的,那么他就可以乘坐我的车。从成本的角度上说,我的用车成本只是略有增加。但是我如果不带他的话,也不会节省我的用车成本;从收益的角度来说,我开车创造的价值提高了一倍,从过去一个人的出行变成了现在两个人的出行。对于乘客来说,他得到了便宜实惠的服务,所以给司机支付一定的费用是很自然的。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最重要的特征:零边际成本。
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原来已经拥有的潜在产能就释放了出来。过去如果一个小区有四个人是在同一个大楼里上班,这个信息彼此是很难获取的。但是现在,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这个供需信息双方可以轻易的获取到。这四个人,通过Uber联系起来,用一天的开车成本,就可以享受四天的出行便利。这就是UBER创新成功的秘密之所在。
把原来冗余的产能释放出来,变成现实的产能,获得收益,而成本并不会增加,这是Uber模式最核心的秘诀。所以它和传统的组织化生产方式相比,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再举个例子
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署在2009年做了一个著名的“红气球实验”,在美国国土上的任意九个地方,分别放飞一个红气球。然后在网络上发布消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九个红气球的人,可以获得四万美元的奖励”。
这是个社会实验,想检测社交网络的力量,如果过去有组织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话,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甚至要动用美国的陆海空三军。要专门立项,花费甚至上亿美元才能完成。但是用社交网络的力量,不到九个小时的时间就找到了这九个红气球。
怎么找到的呢?原来找到九个红气球的人只不过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个信息:如果你看到这个红气球,就拍成照片传给他,然后把红气球快递给他。每个快递给他红气球的人都可以收到两千美元的奖励。
对于快递给他红气球的人来说,他获得这两千美元的成本几乎为零,因为他根本没有去找,只是偶然间碰到了这个红气球。是举手之劳。而对于发布这个消息的人,四万美元的奖金,他仅仅付出了一万八千美元的成本,还获得了两万两千美元的收益。这就是一个特别能够说明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竞争时的优势的所在的例子。
用举手之劳,去创造明显的价值。成本极低,收益显著,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明显的财富收益。
Uber与维基共同的商业基因
Uber模式,也是一种“维基生产方式”。所谓维基生产方式,就是每一个人,在维基百科上,做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借助于社交网络的聚集放大效应,创造出明显的价值。这叫做“拔一毛而利天下”。过去并不是这样。因为过去没有互联网,拔一毛是不能汇入社交网络的价值池中从而发挥它的价值的。过去在没有社交网络的情况下,付出是很难和需求匹配的。社交网络的发达,使得供需方的信息获取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透明,每个零边际成本的付出,通过互联网的汇集,都能创造出显而易见的巨大的价值。
同Uber模式一样,知乎、百度知道也是这样的共享经济模式,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使整个社会的公共财富获得明显的提高,原因就在于生产工具、通讯手段、信息权利的“下放”以及零边际成本创造的巨大财富。
社交网络,全新的财富方程式
我们每天都在感受互联网颠覆式的魔力,互联网的魔力力不仅仅是方便我们生活这么简单。它的真正魔力是在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一种全新的财富方程式,发掘出一些往往被传统行业忽视的资源加以利用,并且通过具有魔力的财富方程式,指数级的放大等号右边财富的得数。
从这个角度来看,Uber不仅仅是一个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出行手段,也是一种同时为生产者消费者都创造出巨大价值的崭新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Uber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公共财富汇集增长模式,使得很多被传统眼光忽视的资源都得以利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