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面对深山峡谷中的一片森林,我国当代女作家张抗抗思接千古,感慨良深。她究竟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地下森林断想》来了解一下,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我提问一下预习情况。
(出示)请你读一下大屏幕上第1题的词语。读得很正确,我们再共同来读两遍。(读)注意,瘠薄的“bo”字,它还有两个音,谁知道?对,一个是“bao”,与“厚”相对,厚薄,一个是“bo”,薄荷。
我们看第2题,你来解释一下这几个词语。是否正确呢?嗯,这个“断想”要特别注意,那么“地下森林断想”是什么意思?噢,关于地下森林的零碎的,片断的想法。
三、解读内容
课文的题目让我们看到了本文写作的对象与内容,那么作者关于地下森林究竟产生了什么“断想”呢?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出示)
1.请你概述一下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
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以“那是一片——的森林,因为——”为句式,谈谈地下森林的品格。
明确:
四、品读主旨
1.可以看出,在作者笔下,地下森林已不仅仅是植物,更像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陈述特点),那么,作者为我们塑造一个这样的“地下森林”的形象,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读大屏幕上关于张抗抗的资料。思考:作者为我们塑造这样一个“地下森林”的形象,究竟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
2.“诗言志”,这是古人很早就提出来的文学主张。这篇散文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主张,在写地下森林时,作者渗入了个人的深切感受。所以当文章第24、25自然段出现的“我是森林”这句话,以不仅是作者为植物代言,它也是个人自豪的宣言。好,我们来响亮的齐声读这一句:我是森林!再来一遍!可以说,这篇文章以不仅仅是在咏物,还是——言人,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托物言志。(板书)
六、赏读语言
1.本文发表以来一直受人称道,不仅是因为深刻的主题,托物言志的写法,还在于其精美的语言。(出示)现在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里。我顺便提示一下,你在赏读这个句子时可以从句子修辞、叠字运用、对称句式等角度入手。
(学生回答贯穿情读,比如“……”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地下森林以人的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他对光明的向往。追问:请你试读一下,读出他对光明的渴望。生读,生点评,指导重音、语速,再试读,必要时老师可做岛读。)
2.小结: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充满了激情。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正如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处处含情,字字有意,读后令人口齿生香。
(七、比读文体
文中所写的“地下森林”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境内距镜泊湖西北50公里的深山里,课文后边的练习题中有一篇说明性的短文对它进行了具体的介绍。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两篇文章比较一下看同是写地下森林的……见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