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坚持,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联想到一些词语:艰苦、困难、难以持续,也难怪,那些试图将这一美好品质传递给我们的人们总是在把一些在困境中坚持的故事告诉我们,比如“头悬梁,锥刺股”——不惜自残也要坚持学习,比如“被拒绝999次终于把东西卖出去了”的励志鸡汤,总是给坚持染上一层“悲壮”的色彩,似乎不经历痛苦的坚持就不叫坚持,坚持的过程必须很痛苦。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人们对“坚持”只敢远观不敢尝试,或者是尝试过几天便放弃,还给自己贴了“没有意志力”的标签。
就说英语和健身吧,这两件事是很多人想要坚持而做不到的,背了一学期的单词还停留在字母A的list,在健身房办卡就成了和健身房老板打赌,他赌你坚持不下去还常常赌赢。
其实如果你不能坚持,只是你的方法不对,而一个好的方法是不会消耗意志力的
我从去年三月开始健身,一周六天,周日休息,从未间断,而之前在本科的时候,通常一个星期便以各种理由停下来了orz。
还有也是从去年开始每天早晨6点起来去晨读直到现在,也未曾断过,当然这也是之前尝试过却失败的事情。
接下来我把方法告诉你
1.先做微小的坚持(how)
不得不说想坚持的人都是一些很有上进心的人,他们总是会给自己一个较大的目标,而这也往往成为他们坚持的阻碍。比如 想健身的,给自己立个目标“每天跑1000米,再来几组俯卧撑”,结果由于长期缺乏锻炼第二天就浑身酸痛,自然而然地第二天的训练计划就大打折扣,再过几天就再也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
我是每天锻炼身体的一个部位,只做两三组训练,你可能会不屑,这么点锻炼量连汗水都没出吧,不错,确实有时候都没流汗,但坚持到现在我从一个连10个俯卧撑都做不了到现在做倒立撑(不仅仅是倒立,是倒立起来做类似俯卧撑的动作),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但如果你一开始就追求大量的训练,你就很难坚持下去。
比如你想跑步,1000米太长,先跑一圈400怎么样?400米还长?那200?100?你说这么短真的有用吗?我告诉你个更夸张的,前些天在豆瓣上看到一本书《微习惯》,看到简介上说,那个作者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两年后体格便发生了变化,每天写50个字,够短吧,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我虽然没有读过这本书,却也明白作者的想法,先把想坚持的习惯养成,再谈其他的事,而少量的坚持确实容易坚持下去,当你跑100米厌烦的时候,就可以加到200,400,1000,循序渐进,恭喜你,你成功了!
先坚持住,不管量大量小,坚持不了,一切则无意义
2.固定时间(when)
最怕坚持某件事的时候被人被事打断,断了一次就有第二次,那之前的计划就很容易泡汤。比如你计划好每天晚上看书,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朋友发微信来找你聊天,而你又没忍住去聊了一个晚上,那看书的计划就被耽搁了。
所以,一个固定的,不被打扰的时间非常重要。
比如你想看书,那最好在你的朋友圈里告诉你的朋友们,几点到几点是看书时间,这样除非有急事,一般不会在那个时间里打扰你,至少不会闲聊。比如我的平时没多少时间锻炼,我就晚上回到宿舍的时候开始,那个时候都10点左右,一般也不会有人在那个时候找我,我也没有其他的事,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当然固定时间也不是真的一成不变的,比如晚上确实有事,和朋友出去玩,那么就在这天早一些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来完成也是可以的,比如早起一个小时看书。
早起一个小时,晚睡一个小时,通常坚持需要的时间就这么来的
因为这样被打扰的概率才会降到最低。
3.坚持的环境(where)
这里准确来说是你坚持某件事的氛围,我是怎样做到坚持晨读的呢?一开始我去过几次,但都被寒冷的天气打败了,但后来我参加了一个晨读的社团,和晨读团里的小伙伴建立了友谊,这就是我坚持下来的秘密。很简单,晨读团的小伙伴会互相监督,如果起不来,还会给你打电话,互相鼓励和支持,这样你会觉得坚持这件事没那么孤单,不是有句话么
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和一群人一起走
坚持这件事是很漫长的,不然又怎么叫坚持呢
和小伙伴在一起,其实很好玩,这样坚持晨读也不觉得是件苦差事。
假如你不喜欢某一个社交类软件你也很难卸载,因为你的小伙伴在上面啊,没有这个软件怎么和他们联系呢?同样,如果你不想失去和那些坚持某件事的小伙伴,你唯有和他们一起坚持。
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坚持的集体中,会被坚持的氛围影响,成为坚持的一份子
4.打卡的力量(who)
打卡很多小伙伴都在做,有的小伙伴觉得不好意思,其实打卡是一种自我监督的好方法,打卡利用了“承诺一致”的原理,就好像是你公开承认了必须要做某件事,如果不打卡就觉得于自己信誉有损,也是利用了“虚荣心”——告诉大家我在坚持某件事,这些都是心理学方法,也不妨一试。
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如果我们想成为更好的人,就必须学会持之以恒地去提升自己,坚持是你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你身上最珍贵的品质,加油吧
--THE END
我是朔月之舟,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