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遇见,不想错过。
2005年,他和她相识于高中,算不上一见钟情,但是很有眼缘,彼此还是颇有好感的。高中的课业生活忙碌而苦涩,为了避免早恋发生,班主任很“人性化”的实行“同性同桌”的座位安排政策。也许是这样的行为激发了更多的叛逆心理,也许是真的难以抑制青春期的躁动,也许只是情之所至不分时宜,一波又一波的早恋在老师的高压打击下无疾而终。尤其到了高三,更是打击力度巨大,而他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相爱了。爱的高调且热烈,老师的高压打击,家长的极力阻挠,都没能将他们拆散。
不是他们不在意成绩,而是更在意彼此。大学要上,更要跟你一起上!
那一年,他们相爱,爱的那么有勇气!
宫崎骏说,被一个人深深地爱着,将给你力量;而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将给你勇气。
那时的他们相信:那是最美的遇见;那时的他们有勇气相信:遇见就不会错过。
原来即使睡过,亦会错过。
2008年,他们还算如愿,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虽然并不是什么重点,但能在一起,已经很满足了。少却很多学业压力的感情,轻松了很多。几年大学生活里一路相伴,让他们的感情更加稳定了。而青春的荷尔蒙,味道也愈发浓烈了,于是,在大学生活里的某一天,他们将彼此完全而彻底的交给了对方。
那一年,他们依旧相爱,爱得没脾气。
他对她说:“只要你愿意,为你做什么我都愿意”。爱到深处,我拿你毫无办法。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他们大学毕业了,开始进入职场。或许职场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总是有更高的期许和更少的时间上的眷顾,他们相伴约会的时间越来越少。少到他们只能靠电话联络、靠照片想念,靠回忆恋爱。
于是,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而来自女方父母的“助攻”,更将他们的爱情推上了悬崖。“你们想结婚?房子呢?车子呢?......”“你以为结婚是靠嘴上说爱的吗?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想都不要去想!......”“贫贱夫妻百事哀,懂不懂?!......”
那一年,他们还相爱,但爱得没底气。
张爱玲说,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最后,在女方父母爽了男方父母的盛情邀约后,他们分开了。
后来,她接受了父母的相亲安排,再后来,她结婚了。
那一年,他们不再相爱。
是谁说过的,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
而他们就这样,再也回不去。
他们相爱时,我们都在听刘若英的《后来》,一笑而过,觉得那是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错过。直到它真实的发生了,我们才恍然“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是如此真切而残酷。
后来看《后来的我们》时,他说,很遗憾,她不能一起了。虽然我未婚,但是她已嫁,“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就这样此生错过......
编剧徐誉庭说,她写《荼蘼》,是想告诉所有的女生们,无论你做出哪一种选择,都有得到,以及失去。
是呀,得到会让我们快乐,失去会让我们悲伤,我们一路准备着我们自己,就是要面对失去。我们感觉到失去的悲伤,更要学着怎样用悲伤来面对失去。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