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via 图|源《问题餐厅》 全文共1729字 预计阅读时间4min
今天是七月的第一天,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了,距离我大学毕业已经有一年之久了。突然发现自己在大学里面过得有些迷糊,就算可以出国继续深造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么。
所以呢,我决定做一个对大学,甚至是大学以前那段时间的系统复盘,名字叫做“人生20年”(dbq我知道我是起名废/_ \)。希望呢,讲出自己走过的弯路,大家以后也能避免踩雷嘛。(并不,下次还踩)
(—???Livia你什么时候这么矫情了…)
(—毕竟年龄大了嘛...)
呐,正文开始啦!
1
我在大学里,一直保持于一种“热闹是他们的,我自享受孤独”的状态。
倒不是说我融不进去集体,只是说我很少为了别人,或者团队,去妥协自己的想法。朋友们偶尔也会开玩笑说,“Livia你有些自私哦”。
哈哈,倒也不是真的自私啦。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大学里的我不太愿意因为其他的人或事,去改变自己已经安排好的进程。也许这样做会显得很利己,但我也确确实实少了很多烦恼。
包括但不仅限于,无聊的聚餐,学生会或者社团必须要求做的事,还有微信和QQ的狂轰滥炸…
但是,这样真的对吗?
2
先来回答题目中的两个名词——“自我”和“他我”。
这两个名词本来是属于哲学范畴,但我用在这里,是为了表达“我”更喜欢一个人的状态,还是喜欢身处集体的那种氛围。如果是前者,那就是“自我”状态;如果是后者。则是“他我”。
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大学里独来独往的人”?
下面有一千多位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80%以上的回答者说的都是自己如何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或者说,支持“自我”状态。
当然,看完之后我也很支持,甚至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在上面分享我的想法。
可当我真的提笔想写下答案时,我发现,虽然在我的大学时光中,我总是习惯一个人,但其实我仅仅就是一个人。
我把自己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很少和别人交流;同样地,我也很少了解到周围同学的事情。
在”自我“状态下,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所行所为。
因此到了毕业季,我看着大家都去考研,我也就随波逐流去考研;看着大家去找工作,我也海投简历——虽然最终都失败了。
所以我的四年大学时光总感觉比别人过得快,尽管我在大学里,也收获了不少,但很可惜,至少现在,这些也不会对有太多用处。
我记得,隔壁寝室有一个女生,她从进校开始就加入了英语口语社团。
每天早上都会在学校的某个地方和社团成员一起练习口语,帮着学长学姐处理社团里的大小事宜,几乎每天都很晚回到寝室。
当然,她也在社团中交到了很多朋友,成为社团的部长、副社长,到后面成为社长,管理整个社团。
除了社团,班级里的相关事务她也在参加,寝室里的每一次活动她也不会落下。在大学毕业之后还拿到了她心仪的offer。现在想起,我觉得她简直就是女版朱朝阳啊!
很明显,我的同学是一直处于这种“他我”状态的,并且她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还从中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朋友、领导经验、心仪的offer...
3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疑惑?
Livia,你是不是不认同“自我”,更鼓励“他我”呢?
这又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了。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选择之别。
就像我的同学,她在社团里面大放异彩,毕业成功拿到了offer。
但你却没看到她为了社团里的大小事宜焦头烂额,为了协调部门人员劳心伤神,在晚上熄灯之后也会在走廊里偷偷哭鼻子。
同样地,我虽然没有参加这些社团活动,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去实验室跟着老师学习,一个人去咖啡店打工,看起来的确很“自我”。
但是我也参加了一些比赛,独立完成了研究成果,甚至还发表了论文;
学习了如何制作咖啡,了解了咖啡店的运营流程。
虽然这些对我现在来讲没有很大的用处,但是我拥有的这些经验,总有一天会带给我惊喜。
小朋友们,我希望你们对“自我”和“他我”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要因为旁人的评价,刻意让自己进入“他我”状态;也不要因为网络上的某些言论,就强迫自己成为“自我”。
无论你选择哪种状态,你都需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至少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清醒地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
以上。
-end-
作者:Livia
漂泊异乡却爱宅家的98年科研少女
(超乖博主~赶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