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像我一样,想写一个什么故事,但是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发了一天的呆,也憋不出十个字?写作大咖老师们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完成一篇作品最最重要的是去找素材。而我总是不以为意。
我总是认为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去找素材呢?只要想写东西的时候就去网上找素材不就可以了吗?而且我写东西从来不写大纲,都是直接上手写。
你一听是不是认为我很厉害,不,那是因为我懒得找素材。而且我把这种懒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开始我选择的领域是新媒体故事——两性婚恋文。我觉得确定故事主题、主角、配角,故事梗概,很快就敲完一个故事了。
我靠着天马行空,从网上找资料东拼西凑写完了一篇又一篇作业,还自认为改得不会被老师看出模仿的痕迹。
随着一次次的作业被老师打回来,不是剧情太老套、没有新颖的东西,就是故事太过假大空,要么就是不符合逻辑。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明明我的文笔没有有任何行文毛病,为什么就是不去好好找找素材呢?我把这种故事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却忽略了它的第一点要求,那就是必须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
不能像电视剧里的那种狗血剧情,而是你读完之后,就像是发生在你周围的一样。我从网上复制粘贴下来的,早已经是不知道过了几百年的西瓜皮。比如说,女主发现老公出轨了,你第一点反应是什么?我像很多写手一手,本能反应就写,女主哭啊,闹啊,找私家侦探、去录视频,跟踪去酒店捉女干啊什么的。但老师告诉我,这个套路已经被玩烂了。
直到后来我用了身边同事的案例,老师才终于收下我的作业,不再说我没有去找素材。为什么身边同事的案例就过关了呢?因为新颖,别人都没有听说过,最重要的是够真实。
写文章为什么要找素材呢?日本上阪彻在《10倍写作术》说到,90%的写作,基本上都是靠素材的堆砌。
他作为一名从事记者多年的写作者,每个月都能出一本书,他能五天写出十万字。他说,提高写作速度的重要秘诀就是有意识地使用素材。他会根据稿件的长短去收集素材,比如800字的稿件、2000字的稿件、5000字的、10万字的。
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准备十万字的素材。他先用两天搜集每一章要用的素材,然后把素材全部用A4纸打印出来,在边标上不同颜色的标签,标签上写上标注,放在电脑的周围。
等所有素材都准备好,他计划每天写两万字,把两万字分成十个2000字来完成。并且在写的过程中,只要对照准备好的素材,就能完成要写的章节,不用再费时间去查找素材。而且这种方式他保持了很多年,让他的写作速度得到非常大的提升。
我看到这里后,兴冲冲地照着做了一遍,还别说,真的节省了不少时间。以前我不愿意找素材,是因为自己找着找着就去刷剧了,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是什么,但是对着电脑写不出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痛苦的。没想到用了这个方法后,还真的很有用。
现在我撰写读书表现也是用这个方法。写作前,先想好这个文体需要什么样的素材,粗略地把内容写在草稿上,然后写大纲,在写的过程中把草稿上的素材填进去,如果不太确定这个素材是否契合,我会再网上多找几个相同的素材,对比哪个更好。
比如写书评,它的开头都要用一个特别的案例素材引入,我根据自己想写的主题找案例。然后在主体三个部分再找出三个契合小标题的案例素材,然后用一句话写完后,就可以把结尾写完整了。这样开头是完整的,结尾是完整的,我只需要把主体三个部分写完就可以了。
从前我写一篇书评,可以写上一天,都是边写边找素材,然后边写边改,这样的速度非常慢,而且还会打击我的自信心,有好多次,把自己改的只想把电脑扔了。
那你可能会问,那小说类的素材怎么找?
我们就以《还珠格格》来说,它是因为琼瑶去北京旅游看到一座公主坟,从而演绎出一部风靡大江南北十几年的故事;这个是故事创作的契机,那么素材是什么呢?有了这个契机,那你就得找素材去演绎出这个故事。既然是公主,肯定跟皇朝有关,她是哪个公主?她嫁给了谁?另外,这个公主是正常死亡的吗?这个故事放在哪个皇帝身上比较合适?……
先去了解这个公主背后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资料去找到合适的素材。于是就把故事锁定了公主认亲这条线上……
总之不管你想写什么内容,你都少不了找素材这一点。如何找素材呢?我下次再跟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