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结婚,就是怪物吗?
记得高考结束后,将要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年的暑假,母亲时不时地告诫自己:好好上学,不要谈恋爱。听过之后,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也没有说什么。大学期间,不知道是母亲的告诫起了作用,还是其他原因,一直没有谈恋爱。
25岁一过,母亲询问自己的交友恋爱情况越来越频繁,有事没事来一句:该找个人好好谈恋爱了;岁数差不多了,也该结婚了;谁家的某某某结婚喜帖送来家里了;谁家儿媳妇/女儿生了娃娃……
30岁之后,看到自己还是没有结婚,甚至在明确表达自己暂时没有结婚打算后,母亲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己,并想当然地认为我的脑子有毛病。然后开始联合亲戚朋友对自己苦口婆心或者狂轰滥炸:你不结婚不生孩子,等我们走了,你病了怎么办;老了没人照顾怎么办;你看谁谁谁毕业两年就就结婚了,孩子都两个了;谁谁谁没孩子,老了都没人管……
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一直催自己结婚?母亲回答:每个人都是要结婚的……
在我们才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也就20多岁的年纪,大多数人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结婚的。
在古代男权社会,女性是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的,或者说是没有经济能力的,必须依附男性家庭成员得到生活来源。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结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是搭伙过日子,是合法繁衍子嗣的必要条件。
那个年代,人员的流动性是很低的,大多数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年纪一到,父母长辈会催促、安排你结婚。多数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接受结婚的安排,很少有人会抗拒,因为身边的人都结婚了,自己不结婚,就好像自己是异类,虽然多数人都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结婚。少数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因为个人难以对抗外界的压力,几乎都会妥协。
对于结婚的双方当事人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无论经济还是人格都是不独立的。若不结婚,个人低于风险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用说繁衍子嗣了。
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个人的理解是两个经济、人格都独立的人,因互相爱慕,并且三观一致,渴望携手相伴一生(当然不结婚也可以携手相伴一生)。我们有的人很幸运,遇见了那个人;然而也有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能遇见那个人,又或者遇见了,却没有能力与对方在一起。很多人会因为来自社会、亲人的压力,而选择妥协,找一个父母满意,自己也觉得差不多合适人结婚生子,过完一生。
但是在经济、人文、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但是外界社会对不婚现象越来越宽容,特别是城市。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家门一关,无人关心你的个人私生活。
另外我们大多数人,只要肯努力,都可以实现经济自由,独立生存。我们有父母、亲人、朋友、事业、社交……我们可以养活我们自己,并且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婚姻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是必需品。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存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结婚或者不结婚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不结婚不代表我们与社会格格不入,也不代表我们是怪物。人生几十年,我们希望用我们想要的生活过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