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万事休,都说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难道中年女人不也是这样吗?
跟一个女性朋友聊天,她已经失业在家三四年了,原来她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毕竟能力在那里,有实力就有自信。
可当她在网上发了很多简历、有过几次面试后,她就慌了,她现在慢慢意识到自己没有办法开启新的人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她只会是逐渐走向人生的边缘。
她迷茫过,她也曾感到羞耻,但她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什么提升认知,什么自我觉醒,这些多是泛泛之谈,好像精神按摩,只有短暂的安慰,终究还是要回到冰冷的现实。
中年女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一个44岁失业女性,把孩子当成了寄托
也不是真的什么工作都找不到,她还是可以做一些基层的、服务类工作,但主要还是落差太大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很难适应新的状况,或者说环境也无法匹配她——她跟环境格格不入了。
“我已经44岁了,现在就是在家当家庭主妇,把孩子当成了精神寄托,但孩子已经大了,开始厌烦我的唠叨和过多关心……”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发呆,书读不进去,手机不想看,“经常漫无目的胡思乱想,回忆从前,想自己怎么落到这个地步的”。
越是想,就越委屈越悲哀,看原来的照片,自己曾经那么青春靓丽,有美好的前途,也曾执掌权柄,管理过很多人。可现在呢,一切都如过眼烟云,这个世界离开谁都一样转。
幸好自己还有积蓄,在孝顺老人方面不用伸手问男人要,这是她最后的尊严和坚持。
“我就是不服,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朋友就是这样的性格,她接受不了自己不如身边人的现实,所以她现在积极学习自媒体,想着在网络上开创一番事业。
过去的商业训练还管用,经验、逻辑都能延续下来,而且几年的沉寂让她变得更有亲和力了,她会在镜头前谈自己的心路历程,讲自己是如何面对家庭问题的,对于婚姻和子女教育有什么心得。
“主要是抓钱,我必须证明自己还有价值,这件事可以让我做到80岁”,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信心满满,只要商业循环能跑通,那自己就真的立起来了。
原来上班还是耽误了,她现在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劲头,粉丝的反馈让她越来越有热情,夜里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把IP做好。
有进展,人的信心就会提升,所以事业不仅仅是男人的脊梁骨,事业同样也是女人的支柱,特别是对中年人来说。
不要献祭了自己,却还被人嫌弃。
除了上面提到的女性朋友外,我还见过一些中年女性的生活案例,比如有人离异带着孩子住在父母家,有人独居,有人在家当贤妻良母,有人还在职场打拼,有人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
但哪怕是再自矜的人,也没有幸福感充足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烦恼。
35岁的时候还锋芒毕露,自我感觉良好。到了45岁左右,就大多是沉静了。这个社会对于45岁后的中年女性,态度会很直接,很现实。
到了这个年龄,女人的支柱就三点:一个是伴侣,一个是孩子,一个是事业。朋友再好也不能经常打扰,如果没有事业,那就只能“出嫁从夫”,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伴侣。
可好的伴侣可遇不可求,到了中年阶段还能对妻子温柔体贴的男人万中无一。那就剩下孩子了,我原来有个同事就是离婚独自把孩子带大的,现在孩子成家了,她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继续帮小两口带孩子。
她告诉我自己成了“客人”,“我晓得其实是旅居在别人家里的,我的家早就没了,这个家是别人的”,她只是觉得悲伤:一辈子都在围着别人转,却好像总是被嫌弃,想要抱怨,却不知抱怨什么。
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不能从别人那里求得幸福。
要想尽可能地摆脱悲剧的困扰,中年女人就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点就是经济基础,要么是自己有钱,要么是自己能赚钱,有钱才有话语权,不管家人还是亲友,人和人关系的本质是利弊取舍。
尊重是因为价值,有尊重才有感情,看清真相还能保持热情才是清醒。
第二点就是让自己具备判断力,人到中年,再也不能犯傻了,这个世界不会给一个四十多岁的傻女人机会的。
简单说就是精神独立,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第三点就是身体保重,一旦身体不行,那就万事成空了。
除了这三点,至于夫妻关系、赡养老人、孩子教育等,都是次要问题,或者说只要这三点做好了,那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
命由己造,福自我求。人终究是要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