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春风得意马蹄疾,笑看长安二月花;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升官发财.....生活就是追逐那些大家公认为好的东西,好的享受。谁都想财务自由,常年旅游。就像金庸小说,人人希望成一代大侠;那么大侠的生活是怎样的,行走江湖,结交各路英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抱得美人归。然而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原本意气风发的大侠其实都没有过上大家所认理想生活,比如天龙八部为例,慕容复英姿天才,却成疯魔,放现在也就不到30岁。乔峰也是少年成名,却忽遭坎坷,终不容于江湖;其理想生活不过隐于塞外草原牧马放羊。他的两兄弟貌似结局不错,但却非其最初的可以追求。艺术源于生活,在我身边也有太多这样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例子,某个叔叔10年前还是地方上的牛逼人物,生意兴隆,迎来送往,众星捧月;然而去年却欠下亲朋好友的钱跑路了,在老家现在人人喊打。其它亲戚的各种早年爆发,然后衰落的例子也很多。
尽管终归于平寂,但有些人曾经辉煌过,但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也是默默无闻。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才能找准自己的实际定位,不浮躁懂得感恩生活。病痛的人最希望的莫过于身体无恙,而正常的人之所有痛苦烦恼,在于求之不得。什么情况下会求之不得,要么是目标太高不合适,要么是空想不行动依赖别人。人活到一定年龄,该看的该玩的都经历之后,他就不再是为自己而追求了;而是去为了家人、为了集体或更高层次的追求。
当前社会的很多人,包括中产阶级都有焦虑症;这种焦虑用领导的话来说,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轻松的工作,完善的社会福利,较多的休息旅游时间,对14亿人口的大集体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挑战。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中产阶级主要焦虑的是年老后,或者不工作后能否保持当前的生活质量。而对于大部分底层人口来说,如何挣更多的钱来养活家人。
去年当得知自己即将有宝宝时,一度十分地焦虑;因为自己曾经是留守儿童,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成为留守儿童。但是自己又错过了在这个城市里买房的机会。在这种困境下,我孤注一掷,几乎是赌博一样的把全部资金盲目地投入了股市,并全职来操作,寄期望于此来翻身。现实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资金接近腰斩的现实,让我后背发凉,几乎到了绝望。整理相册回忆过往,发现尽管以前觉得生活很糟糕,但对比现在来看确是天堂。通过春节,自己也在慢慢地调整心态,幸而生活还在继续。
在生活中,如果你无所事事、漫无目的,不仅其他人看你格格不入,你自己也会难受。虽然没有呆过监狱,但也至少知道监狱里最严重地惩罚就是关小黑屋,而不是打你。关小黑屋,让你在无所事事,除了睡觉就是发呆,时间一长,可能真正尝过这种折磨的人才明白各中痛苦。其实我在全职炒股阶段也小小地尝试了一把:连续两三天没出门,真的人已经不像人了。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很有意思: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超越的需要。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为第一层需要而生活努力着。因为有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找到女性愿意与之组成家庭,然后又开始担心老后的吃饭问题;那就生个儿子来养老吧,儿子也得有媳妇才行啊,于是就是这么一代一代的生活下来了。很多人听到放羊-娶媳妇-生孩子-放羊的循环故事会发笑,其实这个故事一直在大部分人身上上演着,只不过放羊换成别的了罢了。当然也有人看透了,他们或选择不结婚,不要孩子,他们是特立独行的生活探索者。但从社会发展进化来看,他们确是被淘汰的基因,不会被遗传下去。
当然我把大多人都归于第一层需求也是不对的,毕竟大多人都已经吃饱了饭,有地方睡觉,开始思考更多的东西,比如我,我的工作会不会不被社会所需要,我会不会失业,这个社会会不会不需要我做什么了,毕竟我也没有什么其它特别的技能。也有更多人在朋友圈发生活照,旅游照来获得别人的点赞,这不就一种尊重的需要?大多数人在二十多岁之前还是有一些远大的追求和想法的,统计数据也确实显示大多数的科技创造也是在这个阶段被发现的。所以有句话说大多数人25岁时就已经死了,只是要等到65岁时才埋。互联网的五大应用:即时通讯、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视频,在线音乐;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多层次的需求,作为观众也好,作为展示表演的主角也好,更方便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