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蓊葱碧绿,环境幽雅静谧。时时啾啾鸟鸣,阵阵禾麦清香……每每晨雾升起,伴着青草泥土蕴藻之香的空气便弥散开来,深吸一口,心旷神怡!
一缕阳光穿透如纱岚烟,朗朗的读书声便唤醒了这一方质朴而安宁的土地——这里,就是芦岗二中。
这儿有孜孜不倦求知的学子,这儿更有双手托起太阳奔跑的追梦人。匆匆的步履是他们惯有的节奏;笔不离手,手不释卷,一张张红笔批改的试卷,一堂堂生动丰富的新课便在这忙碌中演绎!电脑屏幕前,是神情专注的耕者,他(她)在斟酌课件的细节;办公室、走廊里,互相质疑、冥思苦想,是他们在研讨问题……
一方校园,一方净土。多少奋进的身影,每天在这里日复一日的耕作;多少温暖的画面每天在这里时时展现!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关灯睡觉。记得脱衣服,盖好薄被……明早该谁值日?同寝室同学互相帮助一下……”这是班主任姬瑞红老师在履行每晚的查寝。时间地点不变化,但每晚的殷殷嘱托却在日日更新!学生说,“你总是心太软,像我们的妈妈!”
“把鸡蛋吃了,补充营养。每人都盛一碗汤,天干缺水,粥是最好的补品……吃完饭,收拾好自己的餐位,剩饭剩菜小心倒,别溅到桶外,油渍收拾不方便,不给食堂管理人员增加额外负担……”
同理心、爱心、换位思考,这是程莉老师自孩子们进入校门后每天都要“絮叨”的养成教育。地点不同,事件不同,“絮叨”的内容不同。也难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那帮刚入校时的野马、神兽们,再离开时已是举止文明,笑语晏晏的青葱少年! 你可知道,塑造人,可是这世上一项最大的工程啊!
因为疫情耽误了同学们大量的在校学习时间,临近中考,看着迟迟不见提升的成绩,心焦啊!于是姬绍平老师的餐桌就成了课桌。几乎每天都是饭碗刚端上,学生就过来了。于是端起饭碗,腾出桌子,让学生趴桌上做题。时而点拨、时而讲解,每天中午放学到下午1:10分的午休时间,姬老师都是在凌乱中度过。她是在利用点滴时间,培优补差呀!
教师宿舍楼一楼的大厅里,每天午饭后都有叽里呱啦背诵英语的声音,不用去看,那是八年级一二班的学生在找老师背书。尖子生在进军新领域,学困生在“补交作业”。我们年轻的陈慧娟老师,稚子幼儿扯衣在旁,目光笃定看向的却是她的学生——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几乎天天如此!
一生很长,每天却很短,日积月累,熬尽的是青丝,成就的却是不同家庭的梦想!
她是一个刚刚转正的特岗。温声细语,从不见高声亮嗓,但是你见到最多的却是她眉眼含笑给同学讲题的场景。宿舍门前、去教室的路上,走廊里、值班点,时时可见被学生围在中心的何淑宁老师……一边是乐学,一边是乐教,师生皆忙碌,却也其乐融融!
每次见她满面汗水疲惫地走出教室,我都有点心疼。时常半开玩笑的说她,“拼命呀!”她总是笑,“没办法,一上讲台就提劲,内容多,生怕讲不完,还怕学不会!”这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杜富荣老师。年龄称得上元老,精气神儿干劲却不输青年,真不明白那瘦弱的身躯,何来那么多的能量?她自嘲说,“一个馒头,一碗饭,就产生这么点儿力气,都用上了!”
每天午自习时间,你都会看见她准时的身影——郭向钰老师。她是在例行每天的英语领读与辅导。不是她的课,但一年中九个月的在校时间,她踏进教室的步点雷打不动。学生的成绩从哪儿来?日日辛勤日日耘,换得满园百花香。
她是一个去年才来这儿上班的特岗教师。眉目精致,身材高挑,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她含笑的眼眸。但就是这样一个从不咋呼的女孩子,不声不吭,硬是把一个晚两个多月入学学生的数学课一点点利用课余补齐……心有大爱,相信程思茹老师会越来越优秀!
看见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子了吗?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快人快语。站在学生面前,或言或笑,仿佛一个邻家大姐姐,一点儿也看不出师道尊严。但是可别小觑她的能力,她领的那帮围着她飞的孩子们,成绩却是拿着全乡第一的呀!
早饭后、午饭后、晚饭后,班主任们从不忘第一时间去看看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有了他们的付出,校园才更显得和谐有序。
坐落在四野碧绿的这方净土,歌声嘹亮、书声朗朗,讲课声、欢笑声、读书声,投球进门的欢呼声……为这方本已生机勃勃的土地又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儿有追梦人,这儿更有用生命托起梦想的奠基者。每天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每天工作八小时,谁计算过吗?是的,没法计算!是谁在鞭策他们?没有人!我只想说:是使命,是责任,让他们倾尽韶华,不待扬鞭自奋蹄。
今天静下心,拿起笔,一张张熟悉的面庞在我眼前闪现。我想:学校有了敬业乐群的他们,教学成绩何愁不提升?学校面貌何愁不改善?我只想替求知路上的学子们,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啦,我的老师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你们的春风化雨,才有了收获季节的累累硕果。生命的长河中,是你们甘做摆渡人的大爱才成就了国家建设中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夜睡了,星星懂得;晨光熹微,清露懂得!
清香传得天心在,留却身后一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