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思想,崇尚人与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有人说老庄思想,不够上进,不适合这个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世界,若我们带着这样一种思想在现代社会甚至无法生存;有人说,老庄思想,提倡自然和谐,倡导心境平和,正好弥补了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中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所缺乏的那一方安宁。前者所说虽有其道理,但无疑的,我更赞同后者。
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种思想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常说“似水柔情”,恰好“柔能克刚”。水的形态轻柔多变,能够很灵活的适应很多地带,可塑性很大。这也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一成不变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身边环境,要善于转变,要善于因地制宜!可塑性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更大。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种自然状态,但是其水“性”并非如此,结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便可知水之“性”也有其刚强一面,纵往低处流淌,但是誓要奔流到海,结合这点,老子所说的“不争”反而成了“争”的最高境界。有所争,有所不争,这便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像在现代社会,很多物事良莠不齐。当“恶性竞争”成为一种风潮,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所争有所不争!
老子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即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在老子生活的年代,能够提出“自然规律”这一概念,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即告诫统治者要顺应自然规律行事。还有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而是不妄为罢了。“无为”中同样包含着一种谦虚谨慎,不为名利所累的思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极快,我们都忙着所谓的“生活”,忙着在社会中尽快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多数时候忘了因为什么而出发。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去看看身边的风景,亲近自然,然后继续前行,往往却能找到更好的自己。品读本心,是谓自然!
还有老子所提倡的辩论法思想,世界上的事情并无绝对,所谓美丑,好坏只是相对而言。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学会分析事物的两面性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老子》又称《道德经》,体现了贯彻老子思想的两个字,“道”与“德”。“道”是世界的本源,“德”是世界的基础。
老庄思想,不可相分。两人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和继承者,其很多思想共通,“道”都是他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庄子的《南华经》比老子的《道德经》则多了很多奇特的想象。庄子的所有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最终回归于“道”,他所表达的思想夹杂浪漫更显荡气回肠!
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开始认识庄子,年少时品读《庄周梦蝶》,只觉这个庄生有点呆傻,怎会不知是你的梦里出现了蝴蝶还是你出现在蝴蝶的梦里呢。稍稍年长,粗略的懂了点庄子思想。蝴蝶庄周代表人与自然,物我皆忘时,自然万物自然合二为一。蝴蝶闯入了庄生的梦也好,庄生偷走了蝴蝶的梦也罢,都是一样的主体,人与自然本就是和谐一体的,倒显得争论不休的我们有些庸俗罢了。
《庄子》的内篇第一篇便是《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直入云天之境大气磅礴,瞬间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奇妙的想象,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极具有画面感。结合下文所说的“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形成对比。便知目光短浅的人自然没有远大志向,很多时候我们只重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很多很多。其“知效一官”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对比更加凸显了凡世庸人和品德高尚人的区别。被名利所累的很多人都无法寻找到自己的幸福,有一个平和淡然的心境才是在现世浮华中我们最应该做的,其中也展现了庄子他鄙视世俗,追求个性解放的观点。
庄子他的生活态度极其豁达,妻子去世时他依旧能够一边敲盆一边唱歌,他认为人的最初本就没有生命,有了身体才有了生命,而肉体死去不过是恢复到没有生命的状态。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无须欢喜,死也不必悲哀,我们所需要的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世界万物的流转轮回。这并不是提倡亲人去世时我们勿须悲伤,只是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以平和的心态自处之。所谓“逍遥”所谓“自由”便是衍生于这种极好的态度之中的吧。
纵观全篇,《庄子》的行文并不紧凑,甚至略显零散。但是读来却又觉得不了分割,既可独立成段,又可整体成文,这也是庄子写作的高妙之处。浪漫的风格,飘逸的文笔,仔细读来才更显风味!
品读风骨,传阅经典,吾辈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