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写文章已经是8月12日了,那个时候的我绞尽脑汁才能写出来一点不痛不痒的文字,感觉自己是在挤牙膏。后来我停下来想了想,一个人要想有输出,首先得有所输入。而我反省了一下自己,前18年的自己,为了中考高考不懈追求过许多次班级考试排名的进步,或一往无前,或懒惰懈怠,但从未有一段时间远离甚至逃离过这种无形的桎梏,从而一直生活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生活阅历。所以要我生搬硬套出某篇有哲理的文章,确实太勉强,于是我决定先体验自己的大学生活,适应环境一段时间后,等到有了不同于先前18年的独特体验,我再回来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现在我回来了。
我有什么特殊的体验呢?
好像是关于大学本身的认知有些不一样了。
从前我一直幻想着,像银河系的星球逃逸,摆脱太阳的引力一样,终有一天远离父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而不是每天感觉自己溺死于苦大仇深的分数世界中,听从长辈对我们人生的指点,以及指指点点。而大学就是一个安放有我这样想法的人的灵魂之地。现在的我,完成了这个目标的一小半,的确逃离了,也正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我买了一个宿舍小锅,掐着下课的时间点叫外卖送菜到学校,然后美美的做一顿自己爱吃的五花肉炒青菜,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就着煎鸡蛋一起吃;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不必再偷偷摸摸的把自己的小说藏在床下的空位置,还要拿着什么将它们掩埋,仿佛埋葬我所有的热爱……没有人站在我旁边告诉我接下来要干什么,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告诉我只有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我的人生才能轻松度过、一帆风顺,甩开了窒息的控制,逃开了按部就班的日子。
另一大半缺少了什么呢?
表面看来一切都是美好的。实际上呢,也不过是高中的翻版啦。
父母还是说学习最重要,不要谈恋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根深蒂固的期待外化,仍然控制着我。只是这一次我可以选择置之不理,因为我想吃,想爱,想变成忽明忽暗的云,这世俗强加给我的期待既然不是我的选择,就应该统统滚蛋。可是我突然明白了,尽管自己有这样的野心,可惜能力配不上欲望呀。另一大半,缺少的是,真正面对内心所想生活时,伸手够的底气呀!我拿着父母的生活费,在有限的钱里货比三家力求用最少的钱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而没办法毫不犹豫的买下自己真正喜爱的玩意儿。我仍然是那个高中时代的小屁孩,一边幻想美好未来,一边在现实的泥泞里歪歪扭扭,陷进去无法自救。也许真的是经济独立才能思想独立吧。大学给予了许多我们思想独立、能够大放异彩的机会,却没有指导我们具体的路径,更多的时候更像摸着石头过河。看别人光鲜亮丽,外貌靓丽成绩优异,或者广结人缘年少有为,各自在各自的天地里施展才华,洋溢着青春少年的光,而我只有脑中已成型的却难迈出第一步实行的想法和迷茫。我想要彻底摆脱思想的控制,想要有底气够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具体的路径是什么呢?如何达到呢?
也许这就是大学需要我学会找寻答案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