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精力系统中的运动管理?
运动管理的本质诉求是获取充足的精力,在高强度工作中游刃有余,在工作之外还有精力享受生活。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中,如果把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度、心肺功能这五项身体要素按照重要性排列,通常会把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排在前三的位置,然而,正确的顺序是这样的:
1.心肺功能
2.身体成分组成
3.柔韧度
4.肌肉耐力
5.肌肉力量
心脏和肌肉就像发动机和零部件的关系,如果心脏这个发动机出现了问题,再好的肌肉零部件都无法工作。
心肺功能是保证精力充沛的第一要素,跟身体状态以及寿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心肺功能的训练是运动的首要任务。
说完排名第一的心肺功能,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其他四项身体要素:
第二项是身体成分组成。这个成分组成包括身体中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肌肉、骨骼、水分和其他脏器等)两部分。把身体重量和体内的脂肪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明显减轻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否则就像小马拉大车,会非常费力,甚至根本拉不动。
第三项是柔韧度。在日常生活中,后背痒时能不能把手伸到痒处挠一挠,手臂能不能抬起来拿东西,走路遇到坑时能不能把腿抬得足够高迈过去,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需要柔韧度的场景,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第四项是肌肉耐力。走路时背着包、拎着东西,或抱着小孩,都靠肌肉耐力来完成。像抱小孩这个举动,重点是抱多长时间,而不是能不能抱得起来,这考验的都是肌肉耐力。
第五项也是最后一项,是肌肉力量。比如上举的肩关节力量训练方式,确实会让肩膀的线条变得漂亮,但我们平时用到上举动作的机会并不多,可能只有在飞机或者火车上,需要把行李举过头顶放到行李架上时才用得到。
所以肌肉力量训练不应该被列为运动健身的首要事项,而心肺功能的训练才是最重要的。提升心肺功能有一举多得的效果,它不单单有利于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对其他四项身体要素都有好处。比如锻炼心肺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身体脂肪、提高身体的柔韧度、提升肌肉耐力和加强肌肉力量。
2. 高强度运动通常避不开疾病和伤痛
一说到心肺训练,有人首先想到的运动项目就是跑步。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对于平时不运动的人,高强度的训练并不是心肺锻炼的最好选择;突然开始高强度的训练,反而会引起心脏问题。心肺功能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需要安全的进行。
先天心肺功能比较弱的人,通过锻炼,心肺功能是可以得到改善的。但是锻炼的方案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心肺功能的改善程度。安排的运动量应让你感到稍微有点挑战性,运动结束做完放松后,会觉得全身舒服和通透。这才是我们提倡的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之后你仍然有精力进行下一个工作或是活动。
在不了解自己心肺功能强弱的情况下,一开始就做高强度运动,例如跑步、举铁,会有哪些具体的风险呢?
- 运动猝死;
- 降低免疫力:我们通常认为,经常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其实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有这样的效果,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强度下运动,才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有一点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就是运动强度过高时,是身体免疫能力最弱的时期。
躯体伤病:很少有人在跑步之前先去了解正确的跑步姿势,大部分人是等到跑步导致了伤痛后,再去了解、改进。
3. 最大摄氧量圈定了你的运动安全区
什么叫最大摄氧量呢?我们都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氧气通过肺进入血液后参与能量代谢,运动量越大,需要的氧气越多。但是,人会在某一个时刻,无论怎么张大嘴巴、加快运动节奏或是加大运动强度,都无法得到更多的氧气。这时,血液利用的氧气数量就是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这个数值代表心血管系统能不能很好地将氧气运送到体内参与代谢。最大摄氧量的数值越高,表示心脏越健康,效率越高。所以说,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数值,不只可以控制血压、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还会让你的头脑越来越清醒,精力更充足。
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男性的最大摄氧量达到40,女性的达到36,才算及格。心血管能力较弱的人,平时一般不会有突发性危险,但一旦遇到巨大压力或超出自身强度的运动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如何测试人体最大摄氧量呢?推荐购买专业的运动手表。这类运动手表除了可以监测最大摄氧量的数据,还可以监测心率等其他指标,可以反映出心肺功能的整体状态。
4. 运动的分寸:95%舒适度+5%挑战
心肺功能跟身体状态以及寿命之间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健身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寻找舒适区的目的首先是保证运动安全,其次是享受运动过程,并能从运动中获得激素改善的快感,这样才能让运动持续下去。
5. 为什么越运动越累?心率知道答案
运动量化的指标除了前文提到的最大摄氧量指标,还包括日常需要监测的心率指标。
在制订运动方案时,首先要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而这个运动舒适区域的确认不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感知,心率手表的精准数据才能有效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
有了测量心率的设备,还需要了解两个数值,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计算区间作准备。
第一个数值是最大心率。网上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220-年龄)次/分,用这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是平均值,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我们也可以用心率手表自己进行测验。比如在操场上或跑步机上跑出自己的最大心率——热身后,跑3次全力跑的800米,每次之间休息3分钟,然后查看手表记录的最高心率值。
第二个数值是静态心率,这也是个关键的指标。选一个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后站起来静止1分钟,这1分钟内的心跳就是你跑步时的静态心率。
知道自己的静态心率后,每天早上起床时看一下心率,如果比正常状态下高5〜10下,说明前一天的运动量过大,体力尚未完全恢复,或者是昨晚没有睡好,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时就要适当地调整运动量,或增加休息时间。
6. 走路是一门科学
比较推荐在跑步机上进行有坡度的走路,因为跑步机的速度是固定的,在跑步机上走坡更容易控制心率区间;走路时腿部没有腾空的动作,膝盖承受的压力也减小了很多。
不论是在跑步机上还是在室外走路,都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走路的时候要加大摆臂的幅度,让手臂前后侧的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让身体更多的肌肉群参与到走路的动作中,增加身体的整体消耗。
第二个要点:走路时要保持肚脐一直向前,有助于髋关节即骨盆周围肌肉的稳定。
第三个要点:腹部始终保持收紧状态,有助于保证身体的稳定,也会加强腹部的锻炼效果。
第四个要点:始终保持脚尖向前。
第五个要点:大步走,幅度一定要大,这种走路姿势对腹部和臀部的线条美化都有帮助。
第六个要点:走路期间保持足量的水分摄入,最好每10分钟就能补充1次水分。
走路的训练不需要天天做。心肺训练最好是一天运动一天恢复,比如第一天训练,第二天慢走或休息,这样的运动计划比较合理,能够使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7. 你当柔韧,更有力量
不少人觉得跑步只需要跑起来就行,不需要热身。而事实上岔气、肌肉酸痛、膝盖受伤……都是因为在跑步之前没有做好热身。正确的运动顺序对于所有运动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让运动的效果最大化,还可以减少受伤的概率。尤其是热身和柔韧性训练,和各种运动动作的完成息息相关,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确的热身顺序是:泡沫轴放松—动态伸展—跑步—静态伸展。
走路或跑步前的动态伸展需要从脚踝开始,一直活动到手指、肩膀,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动态伸展完成后,心率达到110次/分钟,就可以结束热身,开始跑步。
8. 轻松跑步第1步:找到4个基准点
制订一份科学的跑步方案,需要知道几个指标:
体脂率(跑步训练的启动指标)
最大摄氧量(确定跑步舒适区间的指标)
心率(制定跑步强度的指标)
疲劳指数(调整跑步强度的指标)
第一,体脂率。
体脂率指标是指体内的脂肪占体重总数的百分比。比如说,男性的体脂率高于26%就属于肥胖,在14%左右腹部就有肌肉。女性的体脂率高于32%属于肥胖,在23%左右就能看到肌肉线条。
体脂率可以用作开始跑步训练的参考指标。当男生的体脂率低于26%、女生的低于32%的时候,也就是体脂秤显示体脂率不在肥胖区间的时候,可以考虑慢跑的运动方式。
第二,最大摄氧量。
一般来说,男性达到40ml/kg · min,女性达到36ml/kg · min,才算是及格,及格线以下都是比较危险的。
第三,心率。
心率手表和心率手环都可以用来测量心率。
第四,疲劳指数。
疲劳指数也可以通过心率手表来了解。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知道自己的静态心率后,每天早上起床时看一下心率,如果比正常状态下高5〜10下,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体力尚未完全恢复或者没有休息好,要适当地调整运动量或增加休息时间。
9. 轻松跑步第2步:把目标改成提高最大摄氧量
为了改善健康状态、保持精力充沛,我们可以把目标设定为提高最大摄氧量。
这里再强调一下,最大摄氧量与心肺能力和肌肉线粒体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般训练1年左右,最大摄氧量就能达到峰值,之后的运动以保持这个峰值为目标即可。
10. 轻松跑步第3步:在6个强度分区间循序渐进
强度1区:轻松跑(Easy zone,简称“E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59%〜74%)+静息心率
E强度等级虽然看起来是速度最慢、强度最“弱”的等级,但事实上,它是很多项身体指标的最佳训练强度。建议初跑者从E强度等级开始跑步,可以避免因长期缺乏运动而受伤;同时可以提高身体的韧性,减少在以后的比赛中或进行较高强度训练时受伤的可能性;长时间坚持E强度等级训练可以提升每次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增加心肌的力量,进而降低心率;还可以增加肌肉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的数量,提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
强度2区: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 zone,简称“M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74%〜84%)+静息心率
M强度是指跑步者在跑全程马拉松时的平均配速。也就是说,M强度是模拟马拉松比赛的强度,让跑者熟悉马拉松的配速,提升掌握配速的能力。M强度的训练效果和E强度类似,只是速度稍快,强度提升了一个等级,它主要是借由模拟比赛强度提高跑者的信心,同时可以强化与跑步相关的肌群,提高跑步者的有氧耐力。
强度3区:乳酸阈值强度(Threshold zone,简称“T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4%〜88%)+静息心率
当跑步速度高于M强度时,肌肉中的乳酸浓度会快速提升。充满乳酸的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为了保持运动能力,必须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乳酸的转运和代谢。这就是“排乳酸”。
T强度训练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强身体排乳酸的能力,不断提高乳酸阈值,让跑者在T强度下的速度(被称为“临界速度”,简称“T配速”)维持更长的时间。
相比E强度和M强度训练来说,T强度训练会稍微艰苦一点,以提升跑者的耐力为训练目标。
世界级的跑者在T配速下也最多只能坚持60分钟,如果你能以T配速跑60分钟以上,说明你的T配速强度偏低,需要适当增加。
强度4区:无氧耐力区间(Anaerobic zone,简称“A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88%〜95%)+静息心率
A强度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耐乳酸能力。此外,由于跑者在A强度等级训练的时间更多,对提升身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效果更好。
强度5区:最大摄氧强度(Interval zone,简称“I强度”),计算公式是(最大心率-静态心率)×(95%〜100%)+静息心率
I强度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让跑者维持更长的运动时间。
I配速是指在最大摄氧量下跑出的速度。I强度属于高训练强度,通常来说,一个人在I强度下训练时,每次最多维持10〜12分钟,因此,I配速并不适合长距离的比赛。
I强度训练通常采用间歇式的训练方式。比如3〜5分钟一个训练回合,每次保证相同的训练强度,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延长跑者在此强度区间的总的训练时间。
强度6区:爆发力训练区(Repetition zone,简称“R强度”)
进行R强度训练时不需要考虑心率,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无氧运动能力、跑步速度和跑步效率,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的神经反射、缩短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加快步频达到提升跑步效率的目的。
强度间歇训练可以和E/M强度训练穿插搭配,起到互补的作用。E/M强度训练有很多好处,比如减少受伤概率、增加心肌力量、提高最大摄氧量,但是如果一直保持E/M强度的训练,会引起肌肉伸缩速度变慢的可能。建议E/M强度完成之后,增加几次短距离的R强度间歇训练,有利于提升运动效率。
11. 轻松跑步第4步:定好周期,4个月后就能跑半马
对一个跑步初学者来说,周期化就是科学安排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运动科学家发现:人体在同一个运动强度的适应期是四到六周,之后需调整运动强度,提供新的刺激,运动能力才会不断进步。
对于初学者来说,重点是E强度的跑步或者走路训练。开始训练时,跑步5分钟、走路1分钟的循环是最安全又稳妥的方式。
12. 姿势对了,效能翻倍
如果跑步姿势不对,不但影响跑步的速度,还会导致受伤。那跑步姿势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第1种是过度跨步。
过度跨步是在跑步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姿势。所谓过度跨步就是在跑步的时候,脚部落地的位置位于膝盖的前方而不是臀部的下方。过度跨步时,受伤的位置一般都发生在膝盖,因为膝盖是大腿和小腿的接合处。
如果你无法确认自己跑步时的姿势正确与否,可以让朋友用慢动作模式拍下你跑步时的姿势,通过分析视频,很容易分辨出自己的落脚点是否正确。如果跑步姿势不正确,要及时改正,避免对膝盖造成持续的损伤。
第2种是后脚跟先落地。
前脚掌落地这种跑步姿势的关键点:虽然跑步时比较费力,但是它能降低关节和骨骼的压力;要提高小腿肌肉和跟腱的力量,让它们协同缓冲落地时的冲击力;跑步时不要出现过度跨步的情况,避免形成剪应力导致膝盖受伤。
其次,跑步时膝盖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这样才能在脚部落地的时候利用肌肉来缓解冲击力。
最后要提高步频的速度。步频,就是两脚落地交替的速度。跑步时步频维持在大概180次/分钟即可。
跑步时尽量不要用脚后跟蹬地。
13. 用重力跑步
移动的过程不是主要靠肌肉发力,而是遵循着重力—质量—支撑—体重—肌肉做功—支撑转换—移动这样的流程,听起来有些复杂,但这是运动的核心理念。
14. 越擅长跑步,肌肉越柔软
为了跑步时姿势正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前倾角度是否科学。
可以找朋友帮忙,通过下面的两个练习来改善前倾角度。
练习一,原地跑步。朋友把手掌放在你身前10cm处的位置,跟着她手掌的移动慢跑,持续一段时间后,朋友把手掌移开,你继续向前跑,这时你会发现身体前倾角度的改变,并且是前脚掌落地的姿势。尽力体会这种感受,并形成动作记忆(见下图)。
练习二,前倾感受练习。两个人面对面站立,A完全站直向前倒,B扶住A的肩膀,倾斜度为40度左右时,B推回A成直立姿势。反复10次,第10次的时候,倾斜度为40度时B松手,A向前跑起来。这个练习的目的也是体会并习惯前倾的感受(见下图)。
跑步的力量训练的目的是让肌肉更有弹性和柔韧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训练方式中必须包括弹跳训练。
15. 耐力提升诀窍:从燃糖模式切换到燃脂模式
说到耐力问题,我们马上就能想到马拉松选手,很多马拉松选手在跑马拉松全程时从头到尾都是轻松淡然的表情,但是,普通人往往跑几千米就出现咬牙切齿、想努力坚持却又坚持不下去的痛苦表情,我们总是会说这是体能不同引起的。但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因为体能,还因为普通人和优秀马拉松选手动用的能量来源不同,也就是提供能量的“燃料”不同,这才是关键。
能更多地利用脂肪来提供能量不仅可以提升运动耐力,还是保持好身材的关键。幸运的是这个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决定每个人能量消耗的是糖分还是脂肪的最关键的因素是运动强度。只有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时,人体以脂肪消耗为主,更多的低强度有氧运动会增加肌肉中的脂肪分解酶。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人体消耗的是身体里的糖分,同时也会增加肌肉中的糖分分解酶。所以高强度的运动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但是燃脂率并不高。
其次,肌肉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会产生更多的用作脂肪燃烧的耐力型肌肉。
16.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选对跑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