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几乎所有的父母耳熟能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很多的父母都不知不觉的带着孩子,或者奔跑在起跑线上,或者在向起跑线奔跑。
奔跑的家长们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正常进入小学的孩子,智商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学习的起跑线差异不太大,在小学低年级,同学们的分数差距是90和100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差距慢慢拉开了,到了高年级,差距就是70和100了,上了初中高中,差距就更大了,而进入社会后,更是生存方式的差异,有人成了精英,反哺家庭和社会,有人成了巨婴,一直在啃老。
那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是怎么拉开的呢?
答案就是:起跑线上的引导差异,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差异。
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如果没有前人的指引,每一个人要拥有生存所需的所有技能,大概需要一万年,所以,我们不可能指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拥有了某些技能、能够遵守某些规则。
所以,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开,很重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起跑线的早期,成人给孩子的的引导是否正确和及时。
那怎么去引导孩子才是正确的呢?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如何去做,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引导方式,并不是不可以,只是效率有点低,因为这种方式传递的知识和经验,绝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体系,孩子学会了1+2=3,可是不能融会贯通到3-1=2。
所以,建立思维习惯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什么样的思维习惯?
——精力管理习惯
如何建立精力管理的习惯呢?
——有一本书很通俗易懂的告诉了方法和途径。
——《加速》,来自于张萌
什么是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效率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能力包括对目标从建立、分解、实现全过程的管控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效率管理能力是指高效率的做事情。
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目标建立和分解,要符合smart原则。而时间管理能力和效率管理能力在目标实现的过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步,建立和分解目标。
对于陷入陪孩子写作业泥潭中的中国家庭而言,目标很清晰。绝大部分家长的目标都是:孩子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
那如何对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呢?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的答案。
第一,分子分解法。
分子分解法就是把一个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要把大目标分解到细小得不能再细小的程度,可以直接执行了,才叫做分子分解,例如我们去商场囤货,买完一样就在购物清单上画勾,确保自己没有落下任何一样东西,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分子分解法。
第二,重要性法则。
大目标分解成很多小目标以后,只有其中的几个小目标才是对大目标的最终实现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在分解目标时应当牢记,哪些是重要的目标,从而对这些目标给予更多精力和时间上的分配。
第三,目标排序法
完成一个大目标,需要很多步骤,这些步骤的先后逻辑顺序,这就我们对分解后的小目标进行排序的依据。
在实际运用中,这三个方法往往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力的。
所以,按照着3个方法分解下来后,家长们的目标就分解成了:孩子能够高质、高效的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答案要正确+格式和书写要正确。
第二步,规划时间
完成了目标的分解,那下面我们将进行第二步,开始制定行动计划,并且为这个行动计划规划时间,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来看看书中的答案:
答案很简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正确的事情,就是刚才我们做的分解小目标。
正确的时间,要靠计算价值时间+时间预算来。做了这两件事情,才能够制定我们的行动计划,并且进一步规划这些行动计划所需要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具体的方法是:①计算有用的时间,②给小目标做时间预算,③建立时间概念,④找到高效的时间段
对于我们的目标——让孩子高效高质完成作业,我们怎么来进行时间规划呢?
①计算有用的时间。首先我们和孩子一起确认,孩子可以用来做作业的时间,比如说晚上放学回到家以后,吃晚饭的时间、上辅导班的时间、上床睡觉的时间,除开这些时间外的时间,就是孩子可以支配的、有用的时间。
②给小目标做时间预算。和孩子一起,确认每个小任务需要耗费的时间,比如说,语文作业要用一个小时,其中预习作业要用30分钟,书写作业用15分钟,阅读需要15分钟。数学作业要用45分钟,其中某一项需要20分,另外一项需要25分钟……等等。
敲黑板:时间预算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现阶段能够执行的基础上,而不是我们认为孩子每项作业应该使用多少时间。建议家长们统计至少一周孩子每项作业实际耗费完成的时间,然后将统计结果做算术平均,平均值就是孩子实际可以执行的时间。
③建立时间概念。就是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我们可以在孩子眼光所及之处放置一个台钟,或者设置整点报时,或者使用倒计时钟等等,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提醒孩子,现在是什么时候,或者在某件事情完成后,提醒孩子他耗费了多少时间等等,
敲黑板:让孩子把时间与具体的事情挂起钩来。
④找到高效的时间段。这一点是很多家长朋友们都容易忽略掉的,我们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孩子一回到家我们就开始提醒他,宝贝,早点做作业啊,如果过了半个小时孩子仍然没有开始做,我们就开始催促了,都过了半个小时了,你怎么还没有去做……等等等等。
我们的提醒、催促有用吗?很明显,当然无效。孩子还是各种的磨蹭。
因为孩子没有处于高效的时间段里。
孩子做作业高效的时间段,一定是孩子情绪正常,精神饱满的时间段。
所以,建议就是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商量:孩子需要完成什么准备工作以后,才愿意开始做作业,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休息,吃东西、甚至看书,但是准备工作一定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不超过半小时。准备工作的目的是让孩子调整出平和的情绪,以及饱满的精神。
第三步,保证效率
对目标进行分解,以及如何规划我们的时间,这两点都是准备阶段的任务,准备阶段结束后,我们就进入实际执行阶段。我们开始具体完成这些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小任务了,这这个完成过程中,如何保证效率呢?请看书中给出的答案:
自我协定,就是自己和自己约定要完成的小任务或者小目标,这些小任务小目标,是我们自己想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我们做的。
压缩时间,就是让单位时间能够产出更大的效益,这个压缩,是靠我们的熟练程度,换句话说,在不熟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半个小时才能完成某个任务,现在我们有意识的多练习、多总结,就可以用25分钟完成。
用压力刺激效率,就是脱离舒适区,进入发展区。
对于我们的目标——让孩子高效高质完成作业,我们怎么来保证效率呢?
第一点,设定deadline。在我们刚才时间预算的基础上,我们设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截止时间。比如说,现在我们已经确认孩子每项作业实际需要的时间,那在这个时间总需求的基础上,加上准备时间和中途休息时间,再给10%-30%的灵活额度,就是我们可以确认的、孩子能够执行的作业完成截止时间。
敲黑板:截止时间,应该得到孩子的确认,在最初阶段,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来制定,等孩子熟练和习惯后,就可以让孩子自行确认截止时间了。
第二点,做心理暗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赞扬孩子,赞扬的过程就是给孩子贴正面标签的过程,一次一次的赞扬,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有固定的思维定式,让孩子认同自己有这些优点,并且为有这些优点而更加自信。
敲黑板:赞扬孩子是有要求,只有走心的赞扬,才能够起到这个效果。走心的赞扬,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首先要具体,也就是说要具体形容孩子做的好的地方。
其次,要啊描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最后,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个步骤就是贴标签。非常关键。正面标签要多贴才能够起到心理暗示的效果。
第三点,与高效能人士同步。推荐给大家两个很常见的方法:
第一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对象,这个对象最好是孩子认识的人,可以是同学、可以是伙伴、甚至可以是我们家长本人。
第二个方法,是打卡,可以加入打卡群,或者建立打卡群。群内的伙伴最好是孩子的同龄人,伙伴们各自建立自己的打卡任务,以复盘的内容为打卡的方式,公开自己的效率承诺,请打卡的伙伴监督,并且建立打卡奖励和惩罚的制度。
这两种方法,无论是哪一种,我们的目的都是寻找到高效能的学习榜样,并从榜样的行动上吸取动能。
敲黑板:当孩子开始行动后,家长们要留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记录下孩子的好的行为,并走心的赞扬,促使孩子感受到因为跟随而产生的成就感,从而让孩子保持持续跟随的动力,最终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