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去世:交过61个女朋友,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人生只是吃喝玩乐

蔡澜去世的消息,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6月67日,蔡澜的微博个人账号发布消息,蔡澜先生于6月25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3岁。

“遵从先生意愿,不设任何仪式,遗体已火化。”

蔡澜和金庸、倪匡、黄霑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如今已全部去世。

2023年3月,蔡澜听到太太在房间里摔倒,冲过去扶的时候蔡澜也摔了一跤,把盆骨摔碎。

太太意外去世,蔡澜也决定搬出原来的家,住进酒店海景套房。

每天有8个人照顾,看看电视逛逛街,快乐等死。

“我的钱一辈子花不完。”

蔡澜喜欢美女,一生至少交过61位女朋友。

每到一处地方,总有数不清的艳遇。

蔡澜的身上有很多标签,电影监制,美食家,作家,书法家,商人等等。

这两天看了蔡澜的自转《活过》,才发现,看似自由享乐的人生,其实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1,赚钱,才能争取更多自由

很多人觉得蔡澜玩世不恭,是个享乐主义者。却不知道,他年轻的时候其实很拼很努力赚钱。

蔡澜的父母跟着邵氏兄弟到南洋发展电影事业,父亲担任中文部经理,母亲是当地一名校长。

母亲很有生意头脑,跟着一位叔叔买了军火的股票,赚了一笔钱。

没过几年,全家搬到一所大房子。

大人忙着搬家,小孩子忙着数窗户,一共一百多扇窗。

高中毕业后,蔡澜被家里安排到日本留学。

刚开始不会说日语,他就买一张电影票,一包面包,泡在电影院一天。

常常一部电影反复看,台词对白都滚瓜烂熟,演员说上一句,他就能对出下一句。

就这样,把日语学会了。

家里虽然有钱,蔡澜去日本留学却是半工半读。

他形容那段时间过得是苦行僧生活。

和同学几个人挤在一间公寓,很久吃不到一顿肉。

总要想办法解决,有一天蔡澜逛超市,发现猪脚最便宜。

于是买了一大袋抱回家,用一口大锅,加入酱油和糖包,文火熬两个小时。

掀开锅盖,一大锅香喷喷的猪脚。

在日本留学期间,蔡澜被迫学会了做饭。

得益于父亲和邵氏的关系,到日本留学后不久,蔡澜被安排做了驻日本分区经理。

这也是蔡澜最拼的一段时间。

其中一项工作是管理电影拷贝。

“通常一部电影要印十几个拷贝,卖座的要印几十到一百多个,分别送到各国的戏院放映。”

这么枯燥的工作,在别人只看几遍就好,蔡澜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一份拷贝都从头到尾亲自检查,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要么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好。

做了电影监制后,为了赶时间,蔡澜常常带着团队不眠不休。

答应邵逸夫要在20天内完成一部电影的拍摄。

在片场,蔡澜常常兼数职,翻译、场务、会计等等。夏天在外面东奔西走,风吹日晒,身上晒脱了皮。长了一层新的,又晒掉。

做电影监制,蔡澜每天要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有一次在韩国拍戏,剧组住的酒店遭遇大火,只好停工。

等到开工时候,发现雪已经快化完了,没办法和前面的场景衔接。

导演急得团团转,蔡澜急中生智,找人全国各地收集面粉,运回来铺到地上。

还有一次,导演需要在现场搭建一座高台。

那时候韩国的山都光秃秃的,没几棵树。餐馆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被发现就会停业一天。

想用木头搭建高台难上加难。

蔡澜被传真临时叫过去,解决这个大难题。

他和韩国导演申相玉是好朋友,对方有一个大型制作公司,专业能力一流。

到了韩国,蔡澜直接跟申相玉的制作团队借过来,轻松完成工作。

在片场,每天都会发生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事件,蔡澜是最后兜底的那个人。

他需要赶快拿出解决方案,不能拖累剧组进度。也因此这段时间成长速度飞快,也赚到很多钱。

有句话是自律给我自由,换成赚钱给我自由,一样有道理。




2,经历过,才会随遇而安

其实,做监制也是邵逸夫向他建议。

做导演只能一次完成一部片子,监制不同,可以同时监制五六部,从剧本、拍摄到剪辑、发行,了解电影的整个流程。

懂得多了,在片场不会被欺负,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可以胜任。

人也有了自信心。

当然,还可以借着工作名义到处游玩。

那时候的香港,恶势力横行,连成龙都不能幸免。

嘉禾制片经理邹文怀找到蔡澜:“你即刻带成龙走。”

“去哪里?”他问。

“能去哪里是哪里,有多远走多远!”

蔡澜带着成龙,去了最想去的城市巴塞罗那,南斯拉夫、日本等地方。

一边写剧本,一边拍摄,见识到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当然,电影是很现实的一套工业体系,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好好对待,不能浪费老板的钱。

即便蔡澜有对于电影的抱负,也不能拍摄自己喜欢的类型。

他曾经建议邵逸夫先生,“一年拍40部,就算一部有艺术性,但不卖钱也不要紧呀。”

邵逸夫答,“既然能够拍40部电影都赚钱,为什么要有一部亏本呢?”

说不过老板,蔡澜只好专注于现实,什么类型好卖拍什么。

蔡澜称那是“失意的年代”。

鲁豫评价过蔡澜,他是被这个时代推着,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意识到现实无法改变,蔡澜决定改变自己,苦中作乐,从美食美酒美女中寻找乐趣。

“我就把电影,当成大的玩具。“

拍摄的时候,用当地最好的美食,让演员穿上那个年代最好的旗袍。

那几年,蔡澜下了班就练习书法,或者跟朋友一起下海捞海鲜,聊慰郁闷的心情。

逃避可耻,但有用。

“母亲从小教导我要发展自己的兴趣,老了也可以用来赚钱。”

蔡澜开始转换赛道,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美食、书法、旅游等等。

痛苦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它,通过做喜欢的事情逃避痛苦,做着做着说不定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可以改变世界。随着和现实的接触,发现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在这个碰撞的过程中,蔡澜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慢慢进行调整,副业慢慢做成主业,爱好也可以赚钱。

我们看到的是经历过世事,看淡了一切之后,豁达潇洒的蔡澜。了解他年轻的经历,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天生如此。

自由,需要很多很多钱来垫底。活过,才懂吃喝玩乐的有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