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学期新接了一个班,在接班不久就有一个妈妈加了我的微信。
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张老师,小J英语是班里最让你头疼的一个。希望老师您多帮帮我们,不要放弃我们。
我说好的,您放心吧。
因为每天都有听写的习惯,并且结果会发至家长群中,所以每次在结果发送之后,她都会给我发微信:
张老师,小J今天错的多么?
张老师:今天小J有对的么?
张老师:今天全对的那么少,估计小J就没有对的吧。
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这个妈妈的短信。
一开始,我认为是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注,但慢慢的我发现,这种过度关注,已经演变成了焦虑,她的话语一直传递着一种悲观的情绪。我时而鼓励。
但如果自己意识不到,还是解决不了根本。
就在一个早读完之后,她的班主任就跟我说要解决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我问了究竟,竟然就是小J。当时的感受并不觉得意外,只是隐隐之中对孩子有种怜惜。
先不说孩子在学业上的本身因为落后导致的自尊心受挫,回到家后,还有妈妈这样不够积极的情绪,可想而知,孩子过得不会快乐。
很多妈妈为孩子的学业焦虑,不单单是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妈妈照样有这方面的困扰。
2.
最近刚考完单元测。手机的信息就纷沓至来。
其中有一个妈妈,很紧张的问我:孩子的英语学习是不是出大问题了。为什么名次跟之前相比退步如此之大。
我说:这次的完型阅读有点难度,孩子做的不上手。况且,孩子的基础知识部分全部答对了,不用这么紧张。
她又接连着问:完型阅读怎么迅速提高?
我说没有捷径,只能多作多练吧。
另外一个妈妈,儿子英语是班里的No.1,也是因为完型上有点小问题,考得不好,就深夜求救。
我就直接跟她说:一次说明不了问题,孩子很优秀,多鼓励就好。
焦虑似乎成了妈妈们的一个通病。她们对孩子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极为敏感。并且容易夸大并加以联想。
不光妈妈。焦虑已经成为很多女性身上的一个特质。
3.
据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统计,全美共有1900万成年人长期受过度忧虑的煎熬,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焦虑是怎么构成的呢?
女性容易出现忧虑,主要是其生理构成决定的。忧虑发生时,女性大脑中负责感情反应的扁桃体部分会变得异常迟钝,而负责语言与抽象思维的部分却很活跃。此时女性全部的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当大脑失去对情感的判断时,外部表象就是忧虑。而当大脑结束了只会思考不会感觉的阶段 ,即忧虑初步解除时,其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发生应激性的补偿反应,即各个器官开始自动紧张。
当然焦虑不但能造成精神上的负担,有些女性还会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以及莫名疼痛。而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女性的过度忧郁症状。
并且,据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的性格会影响孩子的寿命。调查很多百岁老人的子女,他们的平均寿命也高达75岁。
长寿老人的子女与普通人相比性格相对外向,他们通常更善于社交,容易建立友谊,长寿女性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并且长寿女性的神经敏感程度弱于普通人,这种特质使他们面临压力时更从容不迫。
4.
所以,作为一个女性,且一位担负重任的妈妈,怎样让自己远离焦虑,改善并缓解这种情况呢?
1.处理问题时,多一些理性。
之前我看过一篇育儿文章,讲的是爸爸妈妈在性格上的一些差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爸爸性格稳定,妈妈容易情绪化。
妈妈的情绪化,表现为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上感性多于理性。处理事情不能冷静对待,容易上纲上线,夸大其事物本身的影响和后果。
《虎妈猫爸》中,赵薇所饰演的强势妈妈,总是让女儿有点惧怕。爱批评教育人,并且方式简单粗暴,自己的情绪一上来就把任何教育的智慧抛在脑后了。
而爸爸总是能心平气和的顺利解决问题。
周国平说过: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
既有女性的柔美与感性,还有男性的果敢和理智。这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所以,处理问题时的冷静很关键。
2.做一个有自己生活的人。
很多妈妈把孩子生下来,就视为私有财产了。她们忽视了个人的生活,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主宰。牵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一点小小的反应,都会在她们的心里促成一片波澜。
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所以,不要把你的精神凌驾于他们之上,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只有妈妈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能去塑造和感化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得优秀。
有一位韩国妈妈,她叫全惠星,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她用自己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这个成功的家庭,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这位首席妈妈的分享了自己的家教心得:
首当其冲的两个就是:
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以及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所以,做自己很重要。
3.和爸爸进行合作教育
一项调查中显示: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母亲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表示,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所以妈妈学会借力很重要。
比起那些焦虑的妈妈,我经常联系的家长里面有一位爸爸,他经常跟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过后,就能看到他在孩子学习上的行动力。他喜欢鼓励孩子,并且亲自指导孩子的学习。书本上也能看到他的笔记。孩子虽然学习能力上差一点,但性格上还算乐观。
不难发现:爸爸的知识面通常要广于母亲,尤其是理科学习上,还有一些小学科如史、地、生上。妈妈可以借助爸爸知识上的渊博,来分担在教育孩子上的压力和困扰。
在教育方式上,妈妈喜欢亲力亲为,爸爸则更习惯让孩子在玩当中自己探索和发现。这样的教育更能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当然,父母的通力合作,孩子可以将父母的长处、优点兼收并蓄。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气质。
5.
最后想借用李嘉诚的一句话: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在做妈妈之前,必须先是自己。
所有的焦虑都没有任何意义,让自己强大起来,你就会发现晴空万里。
我是小米,就做自己。
原创不易,若想转发,请简信索要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