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天听一个教授从专业聊到诗歌,再聊到自己的经历。他的语气诚恳而朴实,充满学者味。专业知识讲的头头是道,在学术方面也颇有建树。

但,从哪刻开始,他的眼睛里开始透出了闪亮呢?

应该是从聊到自己会时不时地翻看自己年轻时写的诗歌的时候开始。谦虚的他也开始略张扬地说:“那时候我怎么写得那么好!以前的我哪儿来的灵感,可以写得这么好!”

他忘我的使用着重复句,加强着语气,从他的眼睛肢体动作似乎看见有种能量在他体内复苏。他的表情变得生动,情绪逐渐激昂。

你问,兴趣是什么?

兴趣就是你眼睛里亮亮的东西,就是你内心按不住的雀跃感受。兴趣能让你忘却疲倦,进入另一个世界。

好好回忆下自己曾经有这样感受的宝贵时刻吧,按图索骥,你总会有些收获的。若还是有些模糊,请不要放弃继续探索自己。

教授说,活了大半辈子发现:人一定要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若中途因生活而妥协转行做自己不喜欢的行业,最后两边都落不着,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斩钉截铁地说,当初名校中文毕业就应该继续写诗,做个诗人。

     那他为什么当初选择转行法学呢?

因为当时他想着先赚钱养家,一步步走到今天。他认为,诗歌是极度感性的,法学是极度理性的,当自己做了法学的行当才发现不那么适合。虽然他发表过六本专业书籍和六十多篇专业论文,在别人眼中,也算是成功人士了。但在他回头看来,这些专业著作“毫无价值”,甚至他说不知道那都写了些什么......

我说,你现在开始写也还来得及啊。

教授说,没用了,那时候写诗是自己生命一部分。现在写诗不行了,那些激情岁月已经过去,已经写不出那么“有趣”的东西了。

这时,我脑海里映射出的是梵高一副画——呐喊。

我想,我听到的是一个灵魂在呐喊。呐喊他被所谓的现实生活囚了大半辈子。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你与我。

所以,若你心中已经有答案,那要恭喜你,你已经是幸运儿。

勇敢踏出第一步,不要怕错。但接着也不要陷入一个又一个“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一定要有所成就”而让自己累死累活的成功学陷阱。

放轻松,要知道真正的兴趣是:即使不成功,你依旧对它爱得深沉,乐在其中。

你以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一定会成功?

为什么活着一定要成功?

做什么事儿都想着“成功”,累不累?

老想着证明给别人看,累不累?

人们总是本末倒置,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累的都是自己。

如何取悦你自己?如果你要谈“兴趣”,那就少些功利心,多些平常心,这样更容易活出真我。万一成功了,那也是荣辱不惊,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你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急,继续往下看。

曾经我也很困惑这个问题,抱怨成长在应试教育生产流水线上的我,平庸而没有特长,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很困惑。于是,我向平日关系要好的大学老师讨教这个问题。

她是个十分知性的老师,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她对兴趣这个话题有另一番理解。她认为,当下流行的成功学过度宣扬了“精英文化”,但事实情况是,乔布斯屈指可数,所以它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或许现实情况是,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做着自己不太喜欢也不太讨厌的普通工作。从她的个人经验来看,她更倾向于相信对某一样事物的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随着工作经验增长,你会对某项工作越来得心应手,而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嘛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并不想给出一个答案,我只是一个在讲故事的人。而你更喜欢哪个观点,是坚持选择兴趣所在,还是慢慢培养兴趣,都说明你的心之所向。

不要因为怕错而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开始;也不要认为开始了就一定要成功。

人生总会有遗憾,但不要给人生留下太多遗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